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续作怎样“续”口碑

字体:
—2024—
06/23
11:49:59
2024-06-23 11:49:59 来源:浙江宣传

  近些年,国产影视圈涌现出一系列续作。在前作出色口碑与高人气的加持下,不少续作备受关注,有的未播先火,有的在收官后再度收获好评,弹幕上还会飘满“看不过瘾,期待下一季”。

  当然,也有一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续作播放表现不及预期,或是口碑翻车,陷入“狗尾续貂”的怪圈,或是平平无奇,直到结局也掀不起一点水花。

  首部作品获得成功后,后续作品难以超越甚至远逊色于前作的情况,被网友称为“续作魔咒”。不禁要问,国产剧“续作魔咒”该怎么解?续作如何再“续”好口碑?

  一

  续作是指在某一已完成剧作的基础上进行接续创作,其角色、剧情、场景等要素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国产剧续作早已有之,在2000年左右,就出现了《西游记续集》等作品。

  当一部优秀的作品首次成功亮相后,吸引大量观众“路转粉”,便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基本盘”。观众对喜爱的角色和故事有持续的兴趣,续作恰好能够满足这种情感需求。而投资方、制作方也由此看到市场潜力,于是推动续作不断出新。在笔者看来,电视续作至少有三种类型:

  前作“未完待续”的续作。这类剧集类似“章回体”小说,一般按时间线发展,几部剧作间角色不变、情节连续,完整感和延续性较好。一部作品无法完整呈现的全貌、无法刻画的群像,经由续作的延展就可以得到实现。

  与前作“藕断丝连”的续作。这类作品与前作有点联系,但未必很多,制作方并不拘泥于内容补遗与无缝衔接。创作者既可接续写前作的故事,也可选取前作中热度较高、故事线丰富的配角创作“外传”,或在前作的“家底”上,重新塑造角色、设定时空等,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剧情独立的系列剧续作。这类剧通常剧情独立,不保持连续性,但会传承前作某个核心主题或特定人设。因此,这类剧作体量可以不断叠加,创作自由度也比较高。

  二

  客观上看,续作满足了观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探索欲,拉长了作品的“生命线”。然而现实情况是:能保质保量拍完甚至给观众带来意外之喜的续作,似乎并不多。笔者在某影视社交平台上搜索一些热门国产剧及其续作,发现观众对原剧、续作的关注热情不断高涨,而打出的平均分很多在持续走低。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许多续作之所以遭到诟病,是因为与前作相对比品质有差距,带给观众的观感落差较大。为何一些热度口碑双丰收的剧集,到了续篇就常常风光不再?

  创意欠缺,内容“老调重弹”。观众总是追求新鲜感,一方面希望续作还能够保持住前作的某些优质特征,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续作里看到与前作不一样的内容,这就对创作者在故事规划、角色塑造、情节编排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到了这一阶段,部分创作者容易陷入创意枯竭的困境,导致续作观感乏味。

  当续作“为续而续”,剧情庸常乏力,故事反复打转,题材浅薄处理,就难免落入俗套的窠臼。比如,某部电视剧曾以真实的职场描绘和生动的女性角色塑造赢得观众喜爱,之后的续作却被观众吐槽剧情老套、缺少新意,无法重现第一部的热度和口碑。

  资本推动,项目“赶鸭上架”。一些作品在创作之初并没有规划续作。当作品意外爆火后,投资方、出品方嗅到商机,想要趁热打铁,有的便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将续作的拍摄出品提上日程,有的在原本故事已经足够完整的情况下刻意“节外生枝”。更有甚者,从立项、创作到拍摄流程仓促,缺乏匠心、情节注水,为迎合市场而无视创作规律,在糊弄观众的同时也砸了自己的招牌,一步步耗尽作品的观众缘。

  主创更换,新人“力不胜任”。因为各种原因,续作更换导演、编剧或演员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更换导演、编剧,会让观众担心“后来者”能否理解和延续前作的精髓;而演员的更换,则使得观众需要将投射在原演员身上的情感共鸣“推倒重建”,重新适应新的角色演绎,可能对观感造成一定影响。

  观众对于续作,往往带着对原剧、原演员的“白月光”滤镜,自然而然会对续作抱有更高期待,而部分创作团队在这方面确实有所疏忽,导致观众“粉转路”甚至“路转黑”

  三

  续作本就自带“名剧效应”,获得更多关注,不足也更容易被放大。因此,续作想赢得观众口碑,本身就不太容易。那么,国剧续作究竟如何才能摆脱“翻车”的命运?

  对制作方而言,深挖剧本内涵是续作的“立身之本”。剧本内涵是剧作最核心的竞争力,不管前作是水到渠成“爆火”还是意外“爆燃”,制作方或投资方都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IP,冷静接住“泼天的流量”,继续深耕内容创作,把故事挖掘好、把剧本打磨好。比如《小别离》《小欢喜》系列,对家庭教育、代际关系的核心探讨一以贯之,层层深入,“续”出新意,观众的期待也得到了回应。

  同时,眼光也需放长远。如有条件,在创作之初就应作出整体规划,全盘考虑拍摄季数、每季集数、演员合约等,并在兼顾观众观剧习惯的基础上,让前作结局适当留白,为故事发展、角色成长增添遐想可能。

  对演员来说,精进演技内功是续作的“长久之策”。演员们能否一如前作精心表演往往是续作的一大看点。个别演员在人气和片酬水涨船高后,就开始自视甚高,对角色和观众失去了敬畏感,打烂一手好牌。须知,演员必须时刻专注于锤炼演技,化“急功近利”为“精耕细作”。而如果演员发生变动,演员本身则更需要在把握前作内核精髓的基础上,为续作注入新的惊喜体验,持续激发系列作品的活力。

  此外,不妨联合视频播放平台创新续作模式。在平台独播当道的播放模式下,优质剧集的版权通常成为各大平台的“必争物”。一些平台联合制作公司进行剧场化探索,这一模式能够整合大量同题材优质剧集供观众选择,增强受众黏性,形成类型化品牌,以口碑反哺剧集创作。比如某平台推出的“迷雾剧场”,以推理三部曲《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为代表的相关剧集,就吸引了很多悬疑爱好者的定期关注。

  “事难成而易败,名难立而易废”,一部优秀的原创可以快速创造IP,一部拙劣的续作也可以瞬间毁掉IP。续作不能“为续而续”,破解“续作魔咒”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态度精神。只有认真对待观众,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才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优质国剧“常青树”才会更多地涌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