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推开办公室的门

字体:
—2024—
10/22
09:09:02
2024-10-22 09:09:02 来源:浙江宣传

  工作繁杂、诸事缠身,被困在办公室里足不出户,是当下不少人面临的一个职场困境。有人感慨,“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困了我们几十年”“明明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却为了工作,而疏远了生活”。

  推开世界的门,首先要推开办公室的门。然而这并不容易,尤其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说,需要处理的事务、参加的会议很多,深入基层调研的时间比较有限。但再难也要想办法,因为走出办公室、走到火热的一线,才能由虚到实、由点到面、由浅到深。

  一、多看看真实的情况

  盲人摸象之所以各执一端,就是因为各有所触,难以窥其全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领导干部深居简出,调查研究不深入,决策执行就可能偏题离题。

  毛主席在《兴国调查》前言中写道:“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他还曾亲自与8个农民开了7天座谈会,深入了解到大量关于老百姓生活、生产和土地斗争等方面的一手资料和详实数据,为后来在土地改革中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支撑。

  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就能了解到不少信息,如果同时能够挤出一些时间外出,多走走、多看看,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实际情况、更科学地作出决策判断。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贯彻落实,如今调查研究已成为一项规定动作。但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走“经典路线”,把“盆景”当“风景”,未必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以偏概全。一些政策、决策落到基层,效果究竟怎么样、群众反响好不好,也不一定能了解到真实的评价。这样一来,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二、多听听基层的难处

  不少基层同志感叹,做基层工作不容易,权小责大、人少事多、负担过重,“小马拉大车”是越不过的坎。加之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做加法”,让干活的人感到疲惫。

  比如,个别地方强行摊派指标任务,提的要求不切实际。有人抱怨,“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某地开展房屋安全排查,下发通知后两天内就要上报,并要求排查率100%。一个乡镇数万户人家,还有的地处偏远,这样的要求“强人所难”,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

  还比如,有的一味追求形式、脱离群众,推行不求实效的工作,徒增基层负担。有的职能部门盲目开发功能交叉、实用性不强的应用软件,强制推广下载、定期登录、打卡签到,导致一些基层干部不仅困在办公室里,还困在了各类APP里,吐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这背后,是个别领导干部不够“接地气”,对基层情况了解少,没有换位思考、真切体悟基层的难处。有时候基层干部和网络上的一些“吐槽”“热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工作现状和困难,领导干部应当“择其善者而听之”。

  三、多想想管用的实招

  俗话说:“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当然,不同岗位彼此职责有差异、分工有不同,很多事的落地也需要有一个开会议、下文件、作部署的过程。但若是长期坐在办公室里,也可能变成“闭门造车”,难以做到“出门合辙”。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部分企业、基层存在难题,领导干部更要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把症结和对策找准,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比如,某地治理环保问题,“反正该做的批示我批了,该开的会我也开了”,就是没有切实的举措。再如,不能搞“花架子”,不计成本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据报道,某地为应付上级“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检查,将多个行政村墙体刷白,花费不少财政资金,被通报处理。

  如果不走出办公室,不向外走、向下走,看问题管中窥豹、找办法笼而统之、抓落实刻舟求剑,那么最终就容易导致“虚张声势”“雨过地皮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引发群众反感,得不偿失。

  四、多学学群众的智慧

  “高手在民间”,一些创新的灵感、能力的提升来自办公室的门外,推开办公室的门也是“寻宝”的过程。一味地坐在办公室、待在“舒适区”,本领不会凭空增长,难题也无法凭空解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知识不断折旧,“能力赤字”越来越严重。

  一筹莫展、工作局面打不开的时候,不妨多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求教。40年前,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头站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民意调查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其实,治国理政的很多好经验好做法,都源于基层一线的创新实践。像2004年6月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率先成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缓解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群信任危机等问题。此后,“后陈经验”在全国推广,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

  面对形势的复杂多变,领导干部如果耳目闭塞,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就可能会贻误发展机遇。推开办公室的门,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牌子挂到了村两委牌子旁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五、多问问自己的初心

  走出办公室与否,是一种形式和表象,背后更折射出态度、作风和立场。若领导干部总是被困在办公室、困在“文山会海”里,形式主义的土壤就不可能真正铲除。久而久之,政绩观就可能出现偏差,宗旨意识也会慢慢淡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可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如果不多看看基层的情况,抓工作就容易“偏”,脱离实际;不多听听基层的难处,服务基层就容易“空”,干得再辛苦群众也未必买账;不多想想管用的实招,出台政策决策就容易“虚”,错过解决问题、回应关切的时机;不多学学基层的智慧,推进改革发展就变得“难”,驾驭不了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为官一任,究竟该做啥?造福一方,自己做了啥?走上领导岗位之后,都应该时不时这样叩问自己。推开办公室的门,多多走出去、深下去,十个手指头才能弹好钢琴,弹出基层和群众最想听到的“音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