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继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开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去年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精神研究部署了全省经济工作和任务。回顾2016年,我们信心倍增;展望2017年,我们任重道远。
过去一年,我省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的一年,我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主要指标快于全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6年,我省经济增长处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外贸出口、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及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快于全国。特别可喜的是,综合效益大幅提升。38个大类行业有35个行业盈利,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5.2%,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8.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6%,高于GDP增幅4.1个百分点。
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新的动能成长加快。2016年,我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全年经济工作,先后两次举办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在两位数。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四大重点投资领域快速增长。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主体、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经济贡献突出。2016年,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9.2%。增速快于工业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0.7%。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健康、环保、时尚产业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营业收入增长35%,营业利润增长39%,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62%和86%。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以抓好G20杭州峰会环境质量为契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治水、治气、治土三大行动,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3.7%,有24个行业单耗同比下降。全省水流域221个省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3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上升2.8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上升3.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10.9%。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保障再上台阶。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7.9%和8.4%,收入倍差之比为1.96∶1,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05.7%,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117.5%。社会保障房安置工程超额完成,累计改造安置住房22.9万套,建成租赁住房21.7万套,竣工安居住房21.6万套。全省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参保比例有新的提高。
新的一年,更加努力创新发展勇立潮头。
2017年,是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继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开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和要求,不仅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变为中高速,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在产能过剩、要素紧缺、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低迷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着力抓好以下方面:
加大科技发展软投入,提高创新驱动内在动力。要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对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金融机构拟创新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渠道,试行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创投公司开办、创投领域开放、股权融资交易等方面改革。采取更为灵活人才激励政策,形成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加快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强化创新驱动主体能力。在发挥大中型企业龙头作用的同时,大力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让众多小微企业成为新兴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推进发明专利产业化应用,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项改革,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生产方式。
加快科创高新园区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平台吸引力。要发挥科创高新园区对高新技术研发、高新产品制造、高新产业增长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高新园区众多的新产业、新产品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新技术推广,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推动全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转变。
加大民间投资支持,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扩大民间有效投资,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省民间投资在增速、占比、贡献三个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要扭转这样的态势,必须创造更好的激励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环境和体制机制,以期有效扩大民间投资。
增强民营企业投资创业的信心。民营投资急剧下降,有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也有信心不足的因素。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敢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另一方面,在虚拟经济新模式冲击下,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信心。因此,要增强民营投资者的信心,不仅让其看到未来发展的稳定预期,更要让其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尽快落实各项政府举措。
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出台的政策文件已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机场、公路、港口、公交场站和城市轨道等领域,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商贸、旅游、文体、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开发。要根据PPP模式、混合所有制、特许经营权等特点,尽快在行政许可、土地供给、金融支持、税赋减免等方面制定配套办法,为各项“允许”或“鼓励”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实现路径。
切实改善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以前看投资环境,主要看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现在看环境,重点看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产权保护确定性。在加大行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依法办事,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对民营投资者介绍相关政策,更要帮助解决投资过程中土地、融资等相关问题,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尽早开工见效。
加大城市能级提升,提高城镇建设品质,增强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力
近几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率已达65.8%,城市经济已占80%左右,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尊重五统筹”要求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落实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各项工作任务。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准蓝图,要强化规划对优化发展格局的规制引领。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一头完善我省四大都市区规划,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等规划实施,以增强我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另一头做好全省美丽乡村规划,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牌;中间层面,重点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联动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地域风貌是城市最大的特色。要破解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状态,就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城市传承的文化精髓,惩治破坏城市遗产的行为,不断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区域人文特色,增强地域民俗独有魅力,让城市建设中的“凝固历史、无声音乐”永放光彩。
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充分提升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当前,我省正处在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阶段。全省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设市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四分之三,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信息经济、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城市新经济,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治理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推进智慧管理。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跟上。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了,城市管理也要现代化。要彻底改变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手段传统的现状,加快从原来对物的静态管理转为对人的动态管理,从传统平面直线管理转为立体多维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加大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国际合作载体,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外贸出口大省,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在当前国际市场不振、外贸出口疲软情况下,必须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打造新的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开放大平台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要用战略思维布局全省开放大平台。我省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最大机遇。要从全省战略全局出发,打造一个全省性大开放平台。加快推进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构建三地海关、商检、金融等一体化的开放新体制。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设功能园区拟拓展至周边城市,形成南北呼应的全新开放格局,提升全省整体开放水平。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式,要以扩大服务贸易来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服务贸易比一般货物贸易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要高,且增长速度更快。要稳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支持休闲旅游、研发设计、会计咨询、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法律服务、商贸物流等领域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深度开拓国际市场。
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是国际合作的大趋势,要注重“走出去”与“引进来”紧密结合。在大量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随之资本扩大了对外投资。在大规模走出去的同时,要重视高水平引进来力度。要继续加大外商招商引资,深化外商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外商投资领域准入,实施外商投资备案制度,做好重大项目服务。
加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来。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山”理论的深刻涵义,不仅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两山”理论实践,就要突出三大重点:
树立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要真正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既可以减少节能降耗的资金投入,又可以生产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还可以发展大众期待的健康产业。
要让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它正是生态经济的最好生产资源。清洁土壤是有机食品的生产资源,清净水源是人类生活的生存资源,绿树青山是氧气生成的聚合资源。要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这些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林业、生态循环加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使生态保护转为生态致富,让美丽乡村变为美丽经济。
要完善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保护生态屏障,必须给予生态补偿,且要有体制机制作保证,也要有社会统筹资金作支撑。省级公共财政要加大生态经济补偿力度。同时,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也有责任承担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经济补偿。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与保护成本挂钩,补偿分配与保护绩效配套,补偿受益与保护付出联动。
加大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近年来,我省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市场信用体系、市场监管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三大工作:
深入推进“放管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做好“放”的文章,就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减税降息,打造优良商务环境;加强“管”的力度,就要创新监管执法体制,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事中、事后的公正监管;提高“服”的水平,就要网上网下结合起来,网上审批后要做好后续工作,做好精准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讲诚信,没有信用,那么轻易毁约、虚假广告、制造假货、盗取专利、随意赖账、强买强卖、遇挫跑路、有毒食品甚至欺骗欺诈等现象就会屡禁不止。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健全诚信奖惩机制,建设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文明诚信社会。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我省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强化财政预算民生保障支出的刚性约束,新增财政收入要重点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以共享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