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朝香 陈伟斌 王益敏 蓝震)昨天上午,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和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汪瀚分别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在“两院”工作报告中,“反腐”“境外追逃”“食品安全”“打击环境犯罪”等关键词,是与会的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
陈国猛在报告中说,过去的一年,全省共有12名厅官落马,并“依法审理原省部级干部王敏、杨卫泽、何家成、赵少麟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汪瀚说,过去的一年,“成功缉捕或劝返(职务犯罪)在逃人员9人,其中境外3人,特别是外逃13年的‘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自首归案,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坚强决心。”
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顾问、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李根美
杨秀珠归案,彰显国家反腐追逃坚强决心
省检察院报告:“加强追逃追赃工作,成功缉捕或劝返在逃人员9人,其中境外3人,特别是外逃13年的‘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自首归案,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坚强决心。”
已连续三届当选省人大代表的李根美认为,国际追逃追赃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对于很多外逃人员,要让他们归案,需要各个部门做出大量的工作,攻克一个个难以想象的难关。”她说,如今全省在国际追逃追赃上取得的成就,也将促进各地反腐工作的开展。“或许以前有人认为,贪污腐败的行为被发现后,逃到国外一走了之,就能逃过法律制裁。但事实上,如今我们通过强有力的国际追逃追赃,让所有人看到,一旦触犯法律,无论你是谁,无论逃到哪里,也一定会被绳之以法。反腐是每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事,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将有效遏制腐败发生,有利于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省人大代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宏伟
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让审判更加专业
省高院报告:“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等犯罪案件1172件,判处罪犯2263人,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180件。”
对于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省人大代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宏伟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全省首家环境资源审判庭,就是在2016年3月在绍兴中院成立的。
“环境资源审判庭对环境资源案件实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负责审理由绍兴市中院管辖的所有一、二审的环境资源刑事、民事纠纷案件和行政案件。”张宏伟说。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张宏伟解释,这种设置打破了原来的法院业务壁垒。“原来一个案子可能要涉及到三个庭,法院牵涉进去的资源和精力比较多,更关键的是,不管哪个领域的法官来审,都显得不够专业。”
张宏伟说,环境资源案件涉及到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对法官的法律专业水平和环境科学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绍兴中院特地抽调来自民事、刑事、行政业务的骨干组成环资庭,这样更有针对性,专业化程度也提高不少。
张宏伟介绍,环资庭成立到现在共受理案件63件,审结办理55件,“其中刑事审判的,基本都是判实刑,没有缓刑之类的。总的来说,效果很不错。”
张宏伟表示,“接下来,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我们要加强和环保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健全制度,助推绿色转型。”
省政协委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陈智慧
保障食品安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立案监督,共监督立案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248人。”
陈智慧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与各司法部门构建了联动打击的衔接机制,将来还将继续不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同。”陈智慧说。
陈智慧对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直言不讳。“网络食品监管在一定时期仍是难题;大量小微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稳定性较差;个别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这些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监管部门间、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信息共享,联动打击,共同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铜墙铁壁’。”她说,食品安全不仅需要严格的监管者,还需要诚信的经营者、成熟的消费者和热情的媒体监督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和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的品牌。”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
“蝇贪”虽小危害却大,查处赢得民心
省高院工作报告:“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1198件,判处罪犯1471人,其中原为厅局级的12人,县处级的79人。”
昨天的两院报告中,让范柏乃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中提到“严肃惩治基层腐败犯罪,依法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345人”。
“‘蝇贪’,这个提法很形象,相比于打‘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更加痛恨,危害也更深远。”范柏乃说,这些所谓的“蝇贪”大多级别不高,收受钱财也不多,然而“蝇贪”虽小,却是“虎贪”温床。
“我们也看到了严肃惩治基层腐败犯罪的决心,依法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对于赢得民心,树立良好的风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范柏乃说。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呈现出腐败现象越来越隐蔽化的现象。对此,范柏乃认为:“腐败的隐蔽化,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反腐带来的巨大震慑力,让一些腐败人员绞尽脑汁。不过我相信,随着反腐工作法制化、科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推进,腐败成本增加,腐败问题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