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年浙江省两会 > 原创力量 正文

7.5%的GDP增速背后 透视出怎样的浙江经验

2017-01-16 07:03:2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浙江在线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刘乐平 编辑黄莹)1月16日上午9时,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省代省长车俊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浙江预计全年生产总值4.6万亿元、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亿元、增长9.8%。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可谓来之不易,且看浙江新闻客户端为您盘点数据背后的努力和汗水。

  "三去一降一补"

  有力有度有效

  【数据】:积极推进去产能,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积极推进去库存,全省商品房去划周期从2016年初的22.2个月下降至年底的11.7个月。积极推进去杠杆,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57.8%下降到56%。积极推进降成本,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积极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六大短板。

  【分析】:2016年初,浙江省印发《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围绕七大方面,部署33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浙江省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杭州半山基地关停。

  2016年10月10日,杭钢这个浙江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龙头老大,在关停半山钢铁基地9个多月后全新亮相: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个燃烧了近60年、关乎数万名员工命运的老钢厂,当年决策、当年关停,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提前完成了!

  这是浙江坚决推进去产能的缩影,2016年,浙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破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

  直面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问题,就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我省早在2014年即着手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对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一企一策"集中力量解决。

  2016年4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围绕企业反映突出的税费、融资、用地等8方面降低成本;2016年12月,趁热打铁出台20条企业减负的"升级版"。2017年初,《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正式施行,明确了接下来几年我省的降成本目标,从制度性交易、税费负担等9个方面再降成本。

  2016年7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了21项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是配优资源。当前,我省正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措施,有力促进低端落后产能淘汰。

  创新驱动

  "第一动力"更澎湃

  【数据】:2016年,我省新增发明专利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

  【分析】:2016年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补短板工作,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县积极行动,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涌现出了一批像杭州、嘉兴、新昌、滨江、长兴等"真抓实干促创新"的典范,科技创新形成了历史新温度.

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

  浙江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扎实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健全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七大万亿产业等。与此同时,浙江聚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科技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浙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场建设,按照"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交易网商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共享"五位一体的技术市场体系,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目前,浙江省拥有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9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316个,"国千"人才561名,居全国第4位。在连续五届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浙江获奖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1位。

  按照"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要求,浙江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浙江人才新政25条")、《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和潜能。

  浙江七大万亿产业渐成气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在浙江迅猛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加快培育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研究制定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要将信息、旅游等产业培育成能够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

  推动"七大产业"重点突破、率先发展,已是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

  软硬兼施

  擦亮"浙江制造"金名片

  【数据】:积极推进"四换三名",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26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10820台,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120个,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93家。

  【分析】:在供给侧改革的视野下,如何在制造业的价值创造中闯出一条新路?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窗口,近年来,浙江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深化"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工程,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浙江制造业发展的新空间正在全面打开。

浙江制造

  去库存、去过剩产能,浙江不断拉高浙江制造新标杆,从产品形式、质量,改善供给侧产品,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把"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

  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的深刻变革,不仅体现在产品的智能化,更体现在企业将其贯穿于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引进高端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打造"智能工厂",成为传统制造业突围的又一途径。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如今,"机器换人"蔚然成风。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数年"机器换人",公司人员从最高峰时一线员工5000人减少到4000人。

  以智能化为突破,一种"新制造"模式在我省许多地方已现雏形。通过互联网实现融合创新,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正从有界趋向无界、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垂直变为扁平。杭州宏杉科技开发的新一代高端存储阵列,配套企业有四五百家。但"宏杉"的灵魂是软件,凭着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宏杉"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工厂为其代工。

  培育"浙江制造"品牌,我省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体,着力培育国际国内先进品牌。2015年以来,先后在桐乡、温岭等地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按照产品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目标,支持各地培育一批"浙江制造"品牌标杆行业企业以及产品。

  自2014年起,浙江率先在全国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以"高标准+严认证"为路径,引领浙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经过3年努力,目前浙江已有44家企业获得77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其中国际合作证书16张,已制定的165个"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念好"拆治归"三字经

  顺应群众新期待

  【数据】:全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836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四年累计11625公里;完成2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累计235个;完成417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累计23137个。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54亿平方米、四年累计6.29亿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3.38亿平方米、累计9.26亿平方米。

杭州龙坞茶镇借"三改一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分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所共知的是,"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这项改革之举从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出发,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因而获得了广泛支持。

  浙江的治水已经走向长效化、制度化。就在最近,河长制走向全国。12月13日,水利部、环保部等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视频会议。浙江等地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向全国介绍河长制经验。

杭州西溪湿地启用大数据治水。

  "三改一拆"也已经走过近4个年头。2013年2月21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的通知》,一场关乎发展大计的行动,轰轰烈烈席卷全省。

  这是一种重整山河的气魄:2013年至2016年,全省"三改一拆"共改造旧住宅区2.7亿多平方米,改造城中村4.2亿多平方米,改造旧厂区2.2亿余平方米,拆违近6.3亿平方米,累计拆违土地60.3万余亩,"三改"土地67.5万余亩。一块块绿地、一个个公园、一处处美景……告别脏乱差和违法建筑,浙江山河面貌一新,百姓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这是一种腾笼换鸟的智慧:浦江县拆除违建水晶加工场所2万余处后,4个现代化水晶集聚园区全面建成使用,"中国水晶玻璃之都"重新出发;绍兴柯桥区拆除8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后,用腾出的空间建设印染园区,实现绿色集聚发展……去掉"低小散",我们迎来了"高大上""白富美",产业转型升级初露曙光。

  随着持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一系列组合拳,浙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回顾这些年浙江发展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站到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特别是用心念好"拆、治、归"三字经。

标签:浙江省;供给;浙江制造;制造;结构性 编辑:
相关阅读
+more

精彩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