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乡书何处达?归雁浙江边。
2016年是我省“浙商回归”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五个年头。随着在外浙商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回归投资项目数量不断增多,项目层次越来越高,迎来了回归高峰期和效应显现期。据统计,2016年前10个月,浙商回归累计省外到位资金3099.3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1.16%,同比增长19.37%。
作为我省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招,浙商回归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加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为浙江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助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加速新动能生成壮大。在浙江的版图上,浙商归雁阵阵,成就奔腾之势。
不忘初心,合力强浙
“我常想回到家乡,把产业带到浙江,也把浙江的产业优势带到全世界。”在2016年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上,北京中城永德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汉平的一席话,说到了现场300多名浙商的心坎上。他说,作为台州起家的浙商,一直感恩家乡给予的哺育,回乡投资是这些年的梦想。
一个个回归项目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份份乡情。他们不忘初心,合力强浙,带动了一个个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涌入浙江,为家乡经济注入了发展新动力。
2016年9月,世界温州人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位温籍乡贤相聚温州,发出了一份“回报家乡”的倡议书:以才引才、以商引商,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大会期间,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583.3亿元。
2016年12月,诸商大会。现场近500名诸商代表齐聚家乡共谋发展,还特别邀请了国内外138名诸暨籍专家学者。在这次大会上,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43.3亿元,其中人才回归项目5个。
浙商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资源,如今已成为浙江经济强大的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人脉资源支撑,呈现出产业、资本、总部、人才科技、贸易市场、公益事业等多种回归方式。
在海宁,江南总部基地二期在2016年年末开工,与一般的浙商回归项目不同的是,江南总部基地是让江南地区的非公企业凝聚市场的力量。如今,这个总部基地已经入驻了20多家优秀企业,并将像滚雪球一样吸引越来越多的浙商涌入,形成越来越强势发展的聚合力。
在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在2016年与五洲国际控股集团、上海金山贸易城等5个省外浙商市场对接签约,通过集中采购的形式,有效推进浙货产品的对外销售,同时实现了省外浙商资源的回流。
招大引强,助推转型
浙江并不缺企业,缺的是“高大上”项目。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不是把带出去的项目再带回来,而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之前,我们还婉拒了一个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的浙商回归项目。”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每个项目的引进,他们都要用投资强度、注册密度、产出幅度、科技先进度、环境可容度这“五个度”来进行衡量,即使项目投资产出比很好,但综合考评不过关,拒绝了也不后悔。
跟以往相比,2016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如总投资20亿元的辉瑞生物制药项目落户杭州,总投资20亿元的传化公路港项目落户温州,总投资17.5亿元的企业屋顶光伏项目落户衢州,总投资31.5亿元的新兴移山浙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万台(套)运输设备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湖州……据统计,2016年新引进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就达到21个,计划总投资1213.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2.27亿元。
浙商回归,既突出引进投资额20亿元、30亿元、50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高端项目,也重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处在转型升级“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其中,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已经成为浙商回归产业项目中的重头戏。
从台州起家,在澳大利亚发展,如今回归家乡的吉奥汽车,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了新吉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2亿元。未来,这个产业基地将年产9万辆新能源城市智慧物流车,成为当地高端制造业的标杆。
随着这些“大项目”、“战略性项目”的落地,激活了各地的“一池春水”,逐渐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效应,不仅补齐了现有产业链的短板,而且完善和提升了整个浙江的产业格局。
2016年前10个月浙商回归成绩单
浙报制图:孟耘竹 数据来源:省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