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在9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多位委员作大会发言时,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建言献策。
迟福林委员: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
迟福林委员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紧紧抓住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牛鼻子”,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迟福林建议,一是处理好“三去一降一补”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手段,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二是处理好深化国企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推进政府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型。三是处理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严格用途和规划管制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处理好服务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尽快出台改革行动方案。五是处理好监管变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推进审批与监管严格分开,提高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陈锡文委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陈锡文委员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陈锡文建议,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玉米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培育良种、节本降耗、绿色安全为着力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三是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逐渐改变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扩大服务规模的方式去弥补耕地经营规模的不足。四是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开拓农村新的就业空间,让更多农业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徐晓兰委员: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徐晓兰委员说,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通过全局统筹、分业施策、自主创新、供给改革等措施,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
徐晓兰说,要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坚持自主创新路,改革发力供给侧,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二是找差距补短板,攻克难关抓落实,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且有一定市场规模支撑的产业技术,国家应根据差距和短板编制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目录。三是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用“自家货”,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标准为目标,发挥社团组织、领军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
郑惠强委员:迈向制造强国
郑惠强委员说,我国已成为具备制造全体系的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任重道远,急需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供需关系、供给效率失衡等问题,推动迈向制造强国。
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郑惠强建议,一是重点突破,优化布局。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实施指南,聚力重大工程实施和重点领域创新,补齐制造业短板。二是深化改革,集聚要素。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三是加速技改,提质升级,加大财政的引导性支持力度,将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绿色改造等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四是强化保障,持续发力,推进制造领域法制化建设,完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制造业增长和国际竞争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