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全国两会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浙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

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广大 复兴的关键在于将它“活化”

2017-03-08 03:59:0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吴朝香

  浙江在线3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朝香)不用微信,没有电子邮箱,上衣口袋永远别着三四支笔,建议、发言稿,无论多长都是一笔一画写出来,因为喜欢写字那种停不下来的流畅感。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这种做派显得有些异类,受传统文化浸淫的他在今年两会上谈的都是当下的文化现象:高人气的《中国诗词大会》树立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榜样,但只是复兴的端倪;粗制滥造的反智电视剧,即便再红火,也要向它说不……

  《中国诗词大会》很赞

  未来能否增加诗句解述环节

  许江的话题是从一个意见开始的,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让许江很受鼓舞。

  “《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关注和欢迎,《朗读者》一出来大家就拍手叫好,正说明了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了。”

  在许江看来,以诗词、书画、戏曲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浩瀚广大的整体,对它的传承和发展最核心的是要活化。

  “《诗词大会》、《朗读者》以及《见字如面》是个很好的起步,但如果谈到复兴,可不是背背诗词、写写书法就能够完全达到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许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系统里面有着很多根源性的因素,这使得中华文明不断再生、修复和补强。

  “所以对于诗词不仅仅要背,关键是理解。我很佩服有些小年轻,记忆力很好,很会背。但是他未必能咀嚼这里面的意思。”

  许江希望未来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有背诵、抢背这些环节,能不能再增加一些诗句解述的环节。

  “解述时,可以把个人的东西带进去,有自己的生活和感觉。诗词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养我们的心灵的。”

  反智的影视剧

  再火也要说“不”

  现今,除了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传承优秀文化的节目,还有不少被称为反智的影视剧,粗制滥造,霸占荧屏,但却又有着不错的收视率。

  “这就是一种三俗文化,低俗庸俗媚俗。”许江毫不犹豫地说,“先不说它的火是不是水军炒出来的,即便真的火,也要看它是不是赏心悦目,是不是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感动,是否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帮助,如果不是,那就要拒绝。”

  许江觉得,好的文化应该感动人,不是搞笑,不是取悦感官。不能纯粹用票房、市场来要求文化艺术界,文化艺术界是要引导的,真正感人的东西,需要大力推广。艺术创作当然有责任让老百姓放松,但更有责任让老百姓保有健康的心灵。

  这次两会,许江特意带了一份“让主流文化重新回归主流的建议”。

  他说,很多人觉得主流文化是高雅文化,高雅文化很高,大众就喜欢轻松、喜欢娱乐,但这只是一些现象,本质上二者是分不开的。“高雅不是远离大众,大众也不是一定拒绝高雅,只是审美属性的不同。关键是阳春白雪要接地气,下里巴人要存天心。这样互为召唤,就能把关系处理好,再配上其他措施,主流文化就一定能重回主流。”

  中小学没有板书

  这让我很震惊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复兴上,许江觉得最重要的是从青少年做起。

  “10多年前,我在两会上曾提出,要在小学开设中华文化国学课,教孩子们练书法,讲六书,读经典。那个时候还被指责是加重孩子的负担,但这几年,这方面社会各界已明显重视起来。”

  说到这里,许江话锋一转,讲到一个新问题,“我最近听说很多中小学没有板书了,都是PPT。”

  许江表示,板书是通过书写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它是知识的一部分,也是课堂的一部分,还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部分。

  “老师在黑板上写语文两个字,又分别学两个字的意思:语,言字旁一个吾字,就是我的语言文学。文是动物的纹样与华彩,连起来,语文就是自我语言文学的华彩。老师边讲边在写的时候,孩子在看,在抄,在记。无数遍这样的书写,最后达到合拍。板书是用书写的形式让师生步调一致,共同成长。这方面用现代化代替是完全有害的。不应该!”这是采访中,许江第一次用接近严厉的语气,如此坚定地否定一件事情。

  许江说,中国美院每年入学的所有专业的新生,学校都会发两支毛笔和一本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我们不是想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书法家,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了解什么叫方圆,什么是虚实,从而让他们亲近中国传统文化。”

标签:传统文化;传承;活化 编辑: 周舸
相关阅读

精彩影像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