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考验,然而科技工作者报国的情怀却一如当初。
不久前,美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和同事来到中国接受技能培训。尽管他们有着多年的工程操作经验,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却依然让他们感到震撼。“中国轨道客车的技术和工艺让我感到新鲜,”弗拉基米尔说,“我坐高铁去了哈尔滨,平稳、快速,令人难忘。”
把画面切回到党的十九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大国重器点赞的话语余音绕梁,掷地有声。
天宫、蛟龙、天眼……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是大国重器的一个缩影,见证创新驱动战略,见证“中国制造”。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确定到2020年,数控机床、移动宽带通信、大飞机等16个科技重大专项,每个专项投资数百亿元。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技术和工程,重点领域不断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国家意志进一步彰显。重大科技成果离不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扶持,大国重器的铸造离不开中国强大国力的支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仰望星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强烈的使命感续写新的篇章。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前沿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批惊艳的成果让全世界对中国科技刮目相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重大战略性科技成果与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改良蒸汽机助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以电器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让多个国家发展迅速,“曼哈顿工程”在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尽管很多人对国之重器并不熟悉,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数控机床为例,如果把现代工业看作摩天大厦的话,那么数控机床则是这座大厦的基石。笔者曾有幸采访过数控机床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卢秉恒认为,得益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在国际市场格局中,已经从第三方阵进入第二方阵,并且培养出一批有能力冲刺国际先进水平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大国重器,中国产学研用的沟壑进一步被弥补,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步伐更快。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科技的光芒一直在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那些代表重大科技成果的大国利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未改变。在当今国家间竞争和博弈的背后,都有着重大科技成果的影子。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考验,然而科技工作者报国的情怀却一如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