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年浙江省两会 > 全媒矩阵 正文

专访吴清江代表:大家的事,大家“众筹”着干

2018-01-26 22:42:4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胡笛

61.png

图为吴清江代表。记者 李鹏 摄

  浙江在线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笛)“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代表,我感到非常振奋。”省人大代表、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就带来了“众筹”这样新鲜又有用的宝贵经验。

  什么是“众筹”?

  “乡村振兴如果仅仅靠几个村干部,那这几个村干部肯定不是人,一定是神。”吴清江代表的回答朴实而幽默,“‘众筹’就是要发动全体村民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样,乡村振兴才能走得长、走得远。”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吴清江代表看起来清廓而精干,很难想象,他已然将20年的岁月奉献给了农村工作。2006年吴清江代表刚刚当选博儒桥村党总支书记的时候,博儒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6.5万元,是海宁市最穷的两个村之一。”吴清江代表说。而十年后的今天,博儒桥村不仅村集体经济跃居海宁市前列,更是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村里富裕了、漂亮了,连原先的脏臭河如今都清澈得土虾成群。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蝶变?关键是农村治理思路的转型跨越。

  “众筹”这一源自互联网的概念,如今在博儒桥村妇孺皆知,但最初并非如此。2015年,博儒桥村要打造乡村垂钓园、乡村果园和生态养生园,串成一条美丽乡村风景线。“虽然当时村集体经济还算可以,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不容易。后来,经过村干部讨论,制定了一项政策:美丽乡村怎么建,建什么,让村民共同来策划、共同来参与才会更懂得珍惜。”吴清江代表告诉记者。“一开始,也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村干部就和党员、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

  现在,村里如果要打造精品园等项目,就会跟所在组的村民签定一份协议,里面有四项要求:组里众筹资金10万以上;无偿提供用地;青苗费自愿不补;组里每个村民都在协议上签字。如果能达到以上四点,村集体就给予相应配套资金,完成建设。

  筹资的过程让博儒桥村的村班子感受到了群众参与的力量。吴清江代表进一步提出,还要“筹智”、“筹治”。“高手在民间,现在,大到美丽乡村怎么建,小到一个公园、一条道路的名字怎么取,我们都尊重村民的意见。”吴清江代表颇有感慨,“我觉得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能依赖政府,‘等’‘靠’‘要’,而是要增加自我造血的功能,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乡村之美才能遍地开花、持久永恒。”


标签: 编辑: 冯一伦
相关阅读

更多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