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加快健康浙江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必须尽早谋划,在实现体育强县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体育现代化建设。”1月27日上午,体育界别委员的小组讨论现场,省政协委员、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的话,引起了在场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今年要认真办好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孙光明委员认为,这充分说明浙江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上继续加大力度。
“过去5年,浙江在竞技体育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群众体育也发展蓬勃,体育人口从34.1%增加到38.1%,举办了8000多场体育赛事。”但他认为,如何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孙光明委员认为,浙江要实现“两个高水平”的目标,必须重视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现代化,营造更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在加大社会力量办体育上,温州成为首个全国试点,社会民营资本与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联姻’的模式值得各地借鉴,也是今后群众体育发展的方向。”
他提到的一组数字让其他委员们特别关注:浙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从5年前的1.48平方米增加到1.98平方米。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教练朱颖一边做着笔记一边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让人欣喜,希望公建游泳馆也能越来越多。”她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建设100个游泳池”的目标,“游泳是全民健身的热门选择,但现在公建游泳馆不多,民营游泳馆的费用相对要高,不便于普及。”
朱颖委员说,公建游泳馆相对更安全专业,但目前大多数公建游泳馆已接近饱和,政府应加大公建游泳馆建设投入力度,降低群众游泳价格,为社会提供更多运动便利。
加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怎么建?如何管?省政协委员、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石智勇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回忆10多年前刚来杭州时,身边见不到几个公共健身场所,如今已遍地开花,“喜欢下班后去健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每到周末和傍晚等高峰期,一些热门器材要排队,锻炼效果也变差,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还会出现运动不当或不安全等情况。”
“除了年轻人,更多老人也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对于此前曾出现的广场舞扰民等社会问题,石智勇委员觉得,基层体育场地设施的增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健身影响社会公共场所秩序的现象,“但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也不能盲目,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配足相关人员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