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李文芳)“葛琳仪老先生85岁了,依然奋战在临床一线,早年,我常常看见她带着一批学生查房,手把手地教。现在即便年事已高,也坚持查房坐诊。”1月27日,省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真,在讨论现场说起的这个小故事,立即引起了在场医药卫生界别委员的热议。
“这才是真正的国医大师。”
“这样的名中医,我们应该多关注和扶持。”
……
就在前几天,我省召开大会,表彰了葛琳仪等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命名了7位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
一名老中医,引发了大家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省政协委员、省立同德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旭莉认为:“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国家和省里都很重视,政策有,但落地往往不够顺利。我想是相关应该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一直与中医药打交道的王真委员有着这样的感悟:“要从教育抓起,首先要让医学院校的中医学生树立自信。大学期间,中医既要熟知经典,又要掌握现代医学的内容,导致不少新生存在畏难情绪;加上部分医学院校重西轻中等因素,毕业学生还存在理论与临床脱节的情况。”
孟旭莉委员则把问题核心直指基层:“虽然我们的不少乡镇卫生院都有中医馆,但还没有实现人人身边都有中医师,这说明我们基层中医的数量是不够的,中医必须基层化。”
“要鼓励中医药院校培养、留住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并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工作。”王真委员建议。
“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的养成,需要心存热爱,饱读中医经典,古今融会贯通,更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孟旭莉委员说,中医药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相关政策应该给予倾斜,让更多人走近中医、热爱中医。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话题也是列席省人代会的省卫计委主任张平一直关注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把中医纳入‘六医’统筹的本质,是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它与中西医结合、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理念一脉相承。”张平认为,“中医药事业有科学属性,作为传统医学,和西医一样,要承担治病救人的功能;同时,它还有文化属性,是一门关于人生的哲学。”他说,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该受到关注,“我们都要不断思考: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得够不够?是不是还有短板没有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