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
从身边事到行业发展
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国计民生
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浙江在线3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崇远)昨天上午,结束半天小组讨论的王建沂急匆匆赶回房间,修改他今年带来的提案。作为已连续三届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沂深感责任重大。今年,他深入走访,认真调研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立足我国的制度优势,打造一批世界级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当下,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新进程中,已经形成了诸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核心的若干现代化产业集群。”王建沂说,“但纵观全局,还面临现代化产业集群产业层次不高、技术水准不强、规模不大、低小散等问题,对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王建沂认为,如果能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世界级行业领军企业,对于推动全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对此,王建沂提出“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行业上下游进行整合,并在产业链配套上进行横向联合。“以服装行业为例,除了需要整合这个行业上下游的服装新理念、新技术外,还可以从布料到设计进行不同行业间的联合,真正实现产业集聚模式,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产业基础。”
王建沂认为除了需要政策上配套外,还需要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契机,在传统行业中,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概念,同时建设一批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先进制造业进行合作对接,推动全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本报特派记者 王益敏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增加技能人才储备
出发北京参会前,杨金龙代表就频繁地找他的学生、同事、工友和熟悉的专家交流,收集基层技能人才的声音。他说,他最关心技能培养,想为技能人才发声。
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65亿人,仅占就业人群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就业人群的6%。从市场供求情况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杨金龙既是高技能人才又身在基层,对这些现实状况深有体会。他说:“一边是技能人才稀缺,一边是适龄学生不愿意往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只有重视基础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才能增加技能人才储备。”在杨金龙看来,传统固化的人才观念亟须改变,对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状也须要尽快改善。
这次,杨金龙也带来了他的第一份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建议》,“希望能通过支持建设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职业训练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出台有关政策法规督促激励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途径,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质量。”同时,杨金龙也建议科学调整人才的社会准入及发展机制。他说:“比如在企业用人上,可以明确高技能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中与本科、专科等学历享有同等权利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本报特派记者 詹丽华
规范食品保质期标示方式,方便消费者识别
这次两会上,丁列明代表带来了12份建议。其中一份建议是针对大家平时最容易忽视的食品保质期标示方式规范问题。
丁列明表示:“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虽然对生产日期能够一目了然,但对保质期具体到哪一天则须要进行推算。这带来了诸多不便,并经常因此造成误会和争议。”
“举个例子来说,一些食品保质期标示为12个月或1年,一些则标示为6个月或180天,但一个月有28、29、30、31天等多种可能性,一年有365或366天。又如,保质期应当从生产日期当天开始计算还是从次日开始计算也存在争议。”丁列明说。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经常接到此类举报投诉,在处理过程中也很难准确量度。
为此,丁列明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或出台补充规定,改变现行食品保质期标示方式,要求生产企业在标注生产日期的同时,注明保质期至某年某月某日。具体推行过程中可设置一段缓冲期,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本报特派记者 蓝震
加大培训投入,普及心肺复苏术应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也带来了自己的心声:希望国家能加大培训投入,普及心肺复苏术(CPR)应用,让更多的人在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投入抢救。
陈玮说:“国内,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几十万人,很多病人由于没有在院外第一时间接受急救措施,送来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然而据统计,在医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者的生存率不到1%,远远低于美国的12%。如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就能发现,我国医院外旁观者心肺复苏术的实施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并且实施质量令人堪忧。”
对此,陈玮建议,有关部门应成立更多的心肺复苏术专业培训机构,培养更多培训团队,创新培训方法和策略,来全面改善我国公众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现状。
陈玮建议,招募并培养大批CPR方向的全职工作者,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兼职,充分利用社区医生,以特殊人群(如学生、消防员、警察、军人、公务员等)的培训为先导,将急救理念及技能知识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另外,所有面向大众的机构(如健身房、影院、商场、KTV等)营业前,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参加过急救培训并考核通过,每年考核。 本报特派记者 吴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