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 王庆丽)这是令城市老龄人群振奋的好消息。
“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也意味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浙江等地正在探索推进的关键小事,已在全国层面得到积极回应,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多层住宅未设电梯、老年人群上下楼困难的现象日益严重,已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一场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探索由此拉开序幕。但这场自下而上的探索,正遭遇着居民意见难以统一、相关政策限制等重重困难,进展得并不顺利。
连日来,这个话题亦在代表委员和社会学领域专家中引发热烈讨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如何顺畅推进,城市居民上下楼的幸福感怎么来,他们纷纷支招。
居民呼声很强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饱含着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与期待。整齐排列的高层住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表征。但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旧小区缺乏电梯的现状,成为城市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块短板。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十分强烈。”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告诉记者,他所住的单位宿舍楼位于杭州朝晖六区,6层楼、没电梯。其中不少居民年龄较大,急需加装电梯。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党委书记柯建华说,桂柑社区是温州主城范围内最大的老旧小区之一。整个社区有138幢楼房、5326户居民,其中约110幢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层高多为5层到7层。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60周岁以上居民比例超过两成。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此事,她内心十分激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也深有感触地说:“每年去看望退休老干部时,几乎都会谈到这个话题。”这几年,杭州不断推进小区“适老化”改造,老年居民生活环境日益优化,但加装电梯毕竟工程大、耗资高、情况复杂,尚未普遍推开。
这些年,已有不少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呼吁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去年10月,浙江省政协社法委还专门到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调研。“期待2018年会有重大进展和突破。”陈小平委员说,建议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力度推进。
加装电梯难在哪
深感振奋外,柯建华代表也直言:“想说爱你不容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柯建华代表认为,客观而言,老旧小区存在楼间距狭窄、绿化茂盛、建房标准不高等问题,既难给加装电梯腾出空间,也很难达到承重受力等要求;主观来看,不少居民不愿分摊费用或意见相左,导致加装电梯屡次“难产”。
在杭州,为给单位宿舍楼加装电梯,浙大24位退休老师奔走近8年,其间遭遇资金、政策、民意等多重困难,直到去年才迎来好消息,但已有8位老人离开。
关于加装电梯之事,沪浙两地早有探索。但从两地实践来看,半途而废的很多。记者连线采访上海大学教授顾骏,他认为,加装电梯之事多由业委会发起、由居委会主导,但大多居委会目前还忙于分担行政事务,基层治理能力十分薄弱。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自下而上的改革,既缺乏承担到底的责任感,也不太具备破解难题的能力。
“相关政策调整也迫在眉睫。”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会协会会长杨建华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除了满足“三分之二”条件外,目前在推行过程中,“一票否决制”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对此,顾骏教授感同身受:“尊重居民意见很重要,但这项规定确实成了‘绊脚石’。”
治理能力需强化
在探索数年却进展不快的情况下,2017年下半年,杭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突然按下了快捷键。截至目前,全市五城区共有145处加装电梯项目通过联合审查,其中25处正在施工,3处已完工。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与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密不可分。
2016年4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杭州市出台《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上城区、江干区开展试点,规定市区两级财政给予20万元/台的资金补助,今年又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顾骏认为,浙江实践充分表明,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破解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难题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基层的社会治理能力。
“加装电梯存在‘利益主体多元’的社会管理难题,从政府角度讲,创造各方参与的协商机制,为矛盾双方提供达成妥协的缓冲区,是公共政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社区建立民主充分的协商制度,对症下药建立适当的利益补偿机制。”杨建华建议。
柯建华代表期待,杭州的试点能为其他地区的老旧小区解决加装经费问题提供经验和范本。而对于那些客观条件不适宜的老旧小区,她建议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上下楼难题。
【浙江新闻+】
以人民为中心 让生活更美好
“加装电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又引发代表委员热议,让我联想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坚带来的一份《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双修”促进城市更新》的提案。
提案中说,当下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应注重从关注规模扩张的“增量发展”转向关注市民生活质量的“存量发展”,通过“城市双修”工作的扎实开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补足城市功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我国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王坚委员说的“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它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作为全国38个试点城市之一的宁波,正努力挖掘宁波特色,还原历史文化,让城市望见山水、记住乡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为此,我们对城市始终抱着“让生活更美好”的期待。
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也要成长,与文明共行,不断呼应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高速城市化的40年。40年间,从住进老公房到大型居民区、现代化楼盘,从意气奋发的青年到乐享天伦的老人,从期盼温饱住所到追求品质生活,“人”的变化呼唤着城市的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正在推进的“城市双修”,直观而言,是党和政府积极回应人民关切的真切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落地;深层次看,是浩瀚的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人与城市良性互动、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发展城市文明的动人篇章。
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能具备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把人类文明演绎到新的高度。(记者 邓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