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也已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创新引领,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而努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实施相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全国两会上,如何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合作,成为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代表委员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今起,浙江日报与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安徽日报联合开设《长三角圆桌》专栏,邀请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代表委员进行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
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区域发展
解放日报记者 王海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过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瓶颈,比如时不时会受到各种“断头路”的困扰。
在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看来,目前,长三角区域在最基本的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未真正实现前期的战略规划目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交通先行,打通省界“断头路”迫在眉睫。比如青浦还有多条与苏浙两省对接道路未接通,这些对接道路均处于集建区以外,大多无规划红线或红线存在问题,在报送审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快破题和对接。再比如,早先提出的交通卡在长三角区域依然不能通用,因为长三角各个城市的交通卡标准不一样,这都需要展开高层面的协调。
“断头路不仅仅反映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也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丁光宏代表说,除了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也同样需要破除障碍。这主要表现在长三角区域规划的互动合作机制、市场一体化共享机制、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协调机制、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等协同性、包容性还存在不足,缺乏更高层面的引导、主导和协调。
比如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过程中,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协同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个案结果,“但要建立区域立法协同长效机制,还存在由谁提出来协调、怎么协调、如何确认协调结果的问题。”丁光宏代表还提到,长三角在园区共建、陆海联动、港口一体化等合作项目成效不显著,未形成合理分工的格局,区域内集疏运网络还不完善。
“市场壁垒造成长三角的产业合作不足,同构化明显,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在丁光宏代表看来,长三角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相似,导致地区产业同构化明显,产业分工合作受制于竞争模式而难以全盘布局。世界五大城市群中,每个城市主导产业都是唯一的,产业集群集聚特点并不明显,但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协作,城市群在总体上形成了在更高层面上的部门多元化产业群落。与此相比,长三角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
如何促进上海与周边区域资源合理布局、要素充分流动?在丁光宏代表看来,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打破原有壁垒,实现规划对接。
丁光宏代表认为,首先要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实现突破,形成陆、水、空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格局。需要强化长三角城市间公交、地铁和城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际铁路的贯通、衔接、成网。同时,推动江苏、浙江港口群与江海联运的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并推动航空港的共建共享。
其次,鼓励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要实现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力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完全自由流动,并通过设立允许在长三角区域内全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者投资机构,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同时,通过“飞地”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丁光宏代表还建议,设立长三角区域发展基金、长三角农业发展基金、长三角环境保护基金和长三角社会发展基金等类型的发展基金。在目前长三角各地方政府财政相互独立的情况下,为平衡各方利益、争取协调发展,组建“长三角发展基金”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
打通对接通道 共写协同文章
新华日报记者 付奇
当前,长三角地区对接融合正在加速,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特别是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成立运行,将进一步强化战略协同、规划对接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看来,还有一些对接“通道”亟须突破。
打通基础设施互联的通道。总体来看,长三角目前还缺乏区域统筹的综合性交通规划,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衔接,如省界断头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问题,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尚未实现无缝互通。另外,涉及民生、营商等基础公共服务,还未实现异地受理、办理和反馈。
打通科技协同创新的通道。长三角地区的各类创新资源丰富,但布局分散,缺乏区域联动和互动。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富集,区域之间流动不畅;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的许多研究成果进入市场慢,转化周期较长。
打通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产业协作的通道。行政分割的客观存在加之自然禀赋的相似性,使得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分工体系有待优化。
在长三角一体化趋势背景下,部分“通道”暂时还未畅通的原因值得思索。凌屹代表分析,这主要是源于以下因素: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不协调,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制约;城市群协调联动不充分,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发挥城市群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着眼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打通对接“通道”?凌屹代表介绍,下一步,通州将按照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总体要求,围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同创新、产业联动等方面,深度对接服务上海,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打造立足扬子江城市群、服务上海大都市、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
凌屹代表建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交通需先行。要强化长三角城市间公交、地铁和城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建议国家层面牵头沪苏两地,尽快研究过江通道方案并启动北沿江高铁建设,加快推动沿江高铁交通路网的贯通、衔接、成网;推动江苏、浙江港口群与江海联运的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推动航空港的共建共享。
凌屹代表还认为,要把科技协同创新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发挥好上海科创中心辐射作用,从具体的项目着手,加速打造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链,打破行政体制壁垒,促进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流动,更好地以创新引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之间,产业应有所承接和互补,在长三角一体化布局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合作格局。尤其要强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纽带,从统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着手,建立有利于协同调整的利益调整机制,减少城市经济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可能遇到的阻力。并且要以新型产业为突破口,将涉及的技术研发、规模化制造、区域化服务等由长三角各地充分协调,一致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世方——
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交通网
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互联互通水平较高。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沿海高铁还有不少“断头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只有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长三角的城市集群效应才能更充分地释放。”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世方认为,无论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还是加快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区域间交通的沟通不对称、发展不均衡问题。
“首先,从基础设施来看,长三角的区域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张世方代表介绍,尽管这些年各地都很重视交通设施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一再加大,但应该看到,区域间的通道目前仍以高速公路为主,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数量明显不足。
张世方代表举例:上海与宁波两地之间虽然已经建成杭州湾大桥、嘉绍大桥这两座高速公路桥,但目前还缺少铁路,无法满足两地百姓快速通达的需求。
“其次,从整体来看,长三角交通发展的一体化程度仍不够均衡。”张世方代表认为,长三角不同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导致了政策、法规体系也不尽统一;在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也缺少统筹协调机制,容易造成规划资源的浪费。
“以宁波为例,对外通道的数量相对偏少,特别是北向、西向通道尤其薄弱。”张世方代表说,作为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宁波目标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而目前的对外通道难以持续支撑义甬舟物流大通道等持续增长的需求。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波要提高融入、互通与共享程度。张世方代表表示,所谓融入,即加强与上海核心区及周边都市圈的联通,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互通,就是要构建便捷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推动宁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共享,则要求交通发展政策方面要争取覆盖共享,如沿海捎带、江海直达政策等。
针对这几点,宁波正加快推进“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要联动谋划,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联合舟山、台州、绍兴,开展《宁波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研究》,精心谋划研究区域综合交通新格局,构建宁波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和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第二步是推动支撑,加快推进杭州湾大湾区通道建设,构建客货并重的“一环一带”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沿海沿湾联系,促进沪杭甬同城化发展,为打造环杭州湾世界级大湾区提供支撑。
“我们将重点推进长三角核心城市通道建设。”张世方代表介绍,具体来说,宁波正在全力加快沪嘉甬铁路的前期工作,谋划甬台温高铁,打通全国沿海高铁的“断头路”;加快杭绍甬高速公路建设,打造环杭州湾快速通道,串联杭州、绍兴、宁波三地。同时,立足大湾区建设,积极谋划直连上海的沪甬跨海交通通道,以公铁合建的形式从宁波建跨海通道至上海金山,并接入虹桥枢纽,真正实现宁波至上海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