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严粒粒 黄慧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生态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浙江应如何抓住、用好这一历史性机遇?2018年底,我省出台“科技新政50条”,为全社会奋力创新争先、勇攀科技高峰注入巨大推动力,引发各界关注。
“全面实施科技新政”写入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让抢抓机遇、拥抱创新的话题持续升温。科技新政为浙江创新发展规划了怎样的路径?如何激活其蕴藏的政策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以超常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主攻方向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打造两个科技创新高地:“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体现了鲜明的浙江特色。
“发展数字经济,既包括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增量市场,也包括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盘活的生产消费存量市场。”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副主席、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说,科技新政把“互联网+”作为浙江要着力建设的两个科技创新高地之一,是浙江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省加大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支持力度,已拥有一批生命科学领域高端创新平台,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医药企业,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科技新政在生命健康领域有针对性地提出重量级政策举措,有利于我们弯道超车、走在前列。”省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说。
李校堃代表认为,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要进一步整合医院、生命健康产业和科研力量等各方资源,用好规模巨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生命健康领域的高端科技到浙江开展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一追求在今天更为急迫。科技新政提出,补齐基础研究短板,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需要集聚创新资源,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院士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引领带动作用”,表示深感责任重大。他说:“浙大要在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件等领域下功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把关键技术创新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章一文说,聚焦创新平台短板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创新大布局,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等建设,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基础研究水平。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靠从实验室到车间的全产业链创新。杨华勇委员说,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既需要实验室研究,还需要让技术成熟起来,实现量产。“完全割裂式的研发突破不了‘卡脖子’技术问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范渊委员也建议,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鼓励院校开展学科建设、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等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创新正在成为浙江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激发全社会创新能力。
“小县大科技”,通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驱动实体经济振兴,新昌因此闻名全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从新昌制药厂一名车间技术员成长起来的省人大代表、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研究院院长吴国锋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汇集了强大的脑力“智库”,却缺乏市场经验、资源整合力。企业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敏感性,并通过合同拟定等商业手段将产业链上的资源有机、有序、合法整合。
章一文委员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设立浙江科技大奖,是今年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我们要全力推进科技领域各项改革,破除一切束缚科技创新的理念和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