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 记者 胡元勇 摄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
“催化”科研成果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浙江正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认为,这一过程中,打破科研人才创业阻碍、大力推动“科研创富”,能有效加速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胡成中代表表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20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同时,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
“这意味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有极大空间。”胡成中代表表示,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颁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施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各类激励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践层面仍有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政策逐级落地速度慢,往往停在离一线科研人员‘一公里外’,看得见但享受不到。第二,‘科研创富’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一锤子买卖’,把成果以保守价格一卖了之。第三,推动成果转化的第三方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科研人员往往既要埋头搞科研,还要迈腿跑市场。”胡成中代表说。
针对以上问题,胡成中代表建议,相关部委出台政策要“一管到底”,鼓励科研人员以成果自主参与创业或企业经营,可以根据“成果产生—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贡献度,以公平合理的原则动态确定成果转化收入。同时,要大力培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三方专业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科研人员从繁杂的市场和商务性事务中解脱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崔田
全国政协委员崔田——
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这些天激发了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崔田的深入思考。他表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区域创新要做出特色,才能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崔田委员发现报告对平台建设着墨颇多。一流创新平台是集聚优质创新要素的“强磁场”,能够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头供给。浙江近年来持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当前正集中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甬江、环大罗山、G60(浙江段)等科创走廊联动发展,覆盖三大科创高地的10大省实验室布局加速形成。“这种有引领、有融通、有联动的创新空间格局,将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崔田委员说。
崔田委员以宁波市为例,这个已连续数年稳居“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正在全力提升创新能级。2021年5月揭牌成立的甬江实验室瞄准新材料研究、应用转化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宁波大学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崔田委员全职加盟两年来,高压物理科学研究院已基本建成,团队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多种高压下具有优异高温超导特性的新材料。崔田委员表示,宁波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将从这一系列创新中不断获得供给,迈向中高端。
当然,创新成果从高校院所到工厂车间,中间要经历艰苦的转化过程。崔田委员认为,浙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传统优势,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高校院所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都从中受益。此外,要靠重量级的平台和优质的生态培育、吸引、储备高水平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