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24全国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4-03-09 08:27 来源:人民日报

1709935503343_1.jpg

  数据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同比增长48.4%;力解中小企业急难,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187.8亿元;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适用惩罚性赔偿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2023年,人民法院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找准司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金银墙代表表示,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人民法院重任在肩、责无旁贷。福建法院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强化“如我在诉”意识,切实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最大限度减少采取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企业权益的影响,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深化与行政执法机关良性互动,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大力营造惠企安商‘暖环境’。”金银墙代表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民法院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融入司法政策、落到个案办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实事求是、依法再审纠正冤假错案,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安徽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委员说,要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完善企业治理,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成为自觉。

  环境资源审判是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委员说,一年来,最高法以深化理念变革引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能动司法、绿色发展、系统保护、最严法治、协同治理等理念,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期待最高法继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总结生态环境司法实践经验,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深恶痛绝,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代表说,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买卖银行卡,参与“两卡”犯罪活动的情况比较突出,建议人民法院结合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反电诈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反诈意识,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办好群众身边案,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全方位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饲养宠物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部分饲养人缺乏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引发矛盾纠纷。“养犬安全是社会治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辽宁省本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志强代表说,最高法通过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强化养犬有责、养犬负责意识,有助于推动形成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养犬氛围和环境。

  “在信息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损害了他人名誉,扰乱了网络秩序,甚至带来当事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代表建议,司法机关应在依法办理涉网络暴力相关案件的基础上,做实诉源治理,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通过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对网络暴力的多元共治;重视普法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要承担法律责任。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委员格外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话题。“人民法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出家庭教育令,对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贺颖春委员说,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不施以苛责,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社会在发展,司法须前行。人民法院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河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袁永新代表说,司法机关应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作为,适应社会变化,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抓前端、治未病”,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推进“总对总”多元解纷,会同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等13家单位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坚持办案就是治理,通过审判明规则、促治理……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诉源治理,促推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治理、源头治理。

  一次走访中,云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高巍代表来到了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法庭,在“金花调解室”中,高巍代表见证了调解员温情化解一对老夫妻的家庭矛盾。“调解人员登门拜访、法院工作人员释法说理,让法律更有温度。”高巍代表说,人民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会同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努力把各类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

  近年来,多地彩礼数额持续走高,形成攀比之风,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代表表示,最高法针对彩礼纠纷发布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明确裁判规则,强调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的原则,并对彩礼的范围、返还的条件、当事人的确定等予以规范,以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给予相关当事人行为指引,助力引导人民群众更加理性地看待彩礼问题,让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年来,多起正当防卫案件引发关注,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权的保护,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定,又符合道德评价;既守护司法公正,又弘扬美德善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委员说,司法工作者应坚守法治精神,做见义勇为者的守护人,用一次次司法实践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准确适用,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符合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编辑: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