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21年“6·9国际档案日” > 百年百档 正文

“改革先锋”步鑫生的“剪刀人生”

发布时间: 2021-06-02 20:46:51 来源: 浙江在线
步鑫生使用过的剪刀等物件在省档案馆展出.

步鑫生使用过的剪刀等物件在省档案馆展出.

海盐衬衫总厂机缝车间(1983年3月摄)..

海盐衬衫总厂机缝车间(1983年3月摄)..

1981年4月,步鑫生厂长与海盐衬衫总厂主要骨干合影

1981年4月,步鑫生厂长与海盐衬衫总厂主要骨干合影

  2018年6月8日,在浙江省档案馆“大写浙江人”展厅,一把剪刀格外引人注目。这把剪刀之前的主人就是被称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行者”的步鑫生。

  步鑫生正是用这把剪刀,剪出了当时最流行款式的时装,也剪开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

  4年前,步鑫生将这把被双手浸润、岁月摩挲的剪刀捐献给了家乡。这段时间,被省档案馆临时“借用”。

  除了这把剪刀,当年一同捐赠海盐县人民政府的,还有另外一把。

  不仅如此,在海盐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步鑫生用过的剪刀都先后被收藏。

  光阴无语,岁月有痕。不同的剪刀,一样的情怀。

  剪刀,演绎了步鑫生与其之间的特殊情缘,更是见证了他从小镇裁缝到“改革先锋”的人生之变。

  印记

  2014年6月8日,步鑫生终于回归离别26年的海盐。

  那一年,步鑫生80岁。

  时隔4天,步鑫生将个人档案资料等捐给了海盐县人民政府,“为后人留下当年海盐衬衫总厂改革进程的历史见证”。

  那一天,海盐县委、县政府特意为他举办了捐赠仪式。

  奖章、证书、信件、照片、文献资料、生活用品……500多件珍贵的“改革信物”静静地躺在海盐县档案馆特藏库中。

  这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改革的见证。

  4年后,再次翻阅、整理档案和物品时,除了木尺、卷尺等外,两把裁缝剪刀更显得弥足珍贵。

  剪刀,开启裁缝人生

  海盐县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员王惠芳再次走进特藏库,整理着4年前步鑫生捐赠的物品。在一张张清单上,详细记录着物品的具体名称、数量。

  王惠芳从事档案管理几十年,对于步鑫生捐赠的物品格外细心。“这是步老捐赠的剪刀。”王惠芳轻轻地拆开包装,一把12寸挂有吊牌的剪刀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依旧保存完好,光亮如新。

  不过,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剪刀。

  包装盒盖里清晰记录着步鑫生亲笔书写的这把剪刀的“出生证明”。原来,这是1985年1月15日至2月2日,步鑫生第二次去日本考察时,日本花菱西服制造株式会社社长竹内兴雄赠送给他的。

  2014年6月12日,海盐县委、县政府在海盐大剧院举行了步鑫生个人物品捐赠仪式,步鑫生生前好友、原海盐县史志办副主任林坚强对此记忆犹新。那一天,刚做过手术的步鑫生身体十分虚弱,但精神格外饱满,在现场声情并茂地说:“我的所有物品,都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社会,属于家乡人民。”

  在当天的捐赠现场,许多人被步鑫生质朴的情怀感动得落泪,步鑫生捐赠的物品也是首次集中与世人见面,其中就包括这把全新的日本剪刀。林坚强清楚地记得,“一共有两把剪刀,另一把是步鑫生使用多年的。”

  剪刀,是陪伴步鑫生一生的。这两把剪刀,承载了步鑫生独有的“剪刀情缘”。

  步鑫生童年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小学毕业后,他便跟着堂哥步有信学手艺,裁剪技术响当当。当时,小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愿意找他做服装,逢年过节时他常常加班到深夜。除了款式新潮外,更重要的是能省布料,“那个年代凭票供应,别人一条裤子需要1.2米布,但在他手里,2米布能裁出3条裤子。”

  凭借聪明才智和超人技艺,步鑫生名声大振,刚过而立之年就获得了八级裁剪师的最高技术职称。步鑫生的儿子步爱群的脑海里时常浮现父亲裁剪的场景,“‘咔嚓、咔嚓’几声,父亲手起刀落间,就剪出了当时最省布料的服装。”

  “剪刀,融入了他的生命!”在步爱群的记忆里,父亲是非常讲究的人,为了让裁剪更锋利,步鑫生定期找到当地最有名的磨刀师傅沈福观,“他的剪刀必须由专人来磨。”

  剪刀,剪开改革大幕

  从学徒工到合作社“掌门人”、企业厂长、改革先锋等,在步鑫生的生命词典里,注定与剪刀有缘。

  对于他而言,一生的荣耀与辉煌正是从剪刀开始的。22岁时,步鑫生成为武原缝纫合作社的负责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又实现了从海盐衬衫总厂一名裁剪师到厂长的人生跨越。

  翻开珍藏在海盐县档案馆步鑫生的一本本有些泛黄的日记本,浓郁的改革气息力透纸背。他那清秀有力的笔迹真实而又完整地记录着他当年的改革决心和创举,从制度到管理,从技术到生产,从党建到品牌……

  在1973年到1981年的几本笔记本上,“质量”“商标”“信誉”“改革”等字眼随处可见。一本笔记本中留下了刚劲有力的记录:“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质量与信誉好坏体现在牌子上,所以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牌子。”

  这个裁缝出身的精瘦的男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很快亮出了“火药味”十足的一整套改革“撒手锏”。

  海盐县特种纤维织造厂厂长赵荣华是当年步鑫生的“左膀右臂”,他对步鑫生的改革如数家珍——实行联产计酬制、改革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根除“泡病号”的流行病……

  步鑫生正是用这把“无形的剪刀”,“一刀一刀”地突破改革。

  翻开步鑫生1984年1月的笔记本,他先后起草了三个关于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劳动制度和关于改革保险制度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企业改革,剪刀也要革命。

  步鑫生在日记本上写道:“大干苦干三年,从裁剪到机缝,50多道工种做到道道有革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从木工锯找到灵感,还特意来到当年的海盐农机厂亲手设计制作一把裁缝剪刀,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一刀又一刀,改革如寒光剑影,锐杀四方。

  “那几年,父亲总是早晨第一个到单位,晚上最后一个回家。”步爱群同家人一样,十分担心“裁布料不留余地,搞改革更不留余地”的步鑫生的安危,“每天我们都提心吊胆,家里的大门还特意多安装了2把插销,就怕被人撞开。”

  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帷幕。在改革的推动下,海盐衬衫总厂面貌焕然一新,到1983年底实现利润50多万元,比改革前增加了100多倍。

  “剪刀精神”,激励人们前行

  步爱群回到海盐武原街道方池路的家,在客厅里又抬头看了一眼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剪刀。他轻轻触摸剪刀,父亲伏案裁剪的画面犹在眼前,“父亲的物品该捐的都捐了,这把剪刀是他特意留给我的。”

  每次看到剪刀,总有一种力量在鼓励步爱群,“我要传承父亲的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剪刀精神’!”

  步鑫生的“剪刀精神”,不仅鼓舞着家人,更是激励着他人。在海盐县档案馆正局级干部宋乐明看来,“新时代改革更需要‘剪刀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初,海盐县统计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祥还是一名供销员,走南闯北,每到一处,他总是打着步鑫生的“招牌”。10年前,他与步鑫生结识并成为忘年交。至今,他公司墙上还挂着步鑫生的题字。昨天,他开始谋划投入巨资上马自动化生产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剪刀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点评

  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并以“编者按”披露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益。”

  1984年,胡耀邦还作出重要批示:“抓住这个指引人们向上的活榜样,对干部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统一思想,推动经济建设和整党工作。”

  神州大地,由此掀起了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

  2015年6月6日,步鑫生与世长辞,许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纪念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庄严地向世人昭示,走进新时代,改革必须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像步鑫生那样拿起“剪刀”,大胆“剪开各行各业改革的帷幕”。


编辑: 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