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21年“6·9国际档案日” > 百年百档 正文

陈寿昌和一只小响铃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6-02 20:44:52 来源: 镇海区档案馆
陈寿昌

陈寿昌

陈寿昌烈士遗物

陈寿昌烈士遗物

汉口银楼旧址

汉口银楼旧址

  1930年的冬天,在武汉街上的几家银楼店里,时常出现一个身穿长袍马褂、戴着黑边眼镜的年轻阔老板和他的太太,后面还跟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听差。他们带着一些金银珠宝,向银楼兑换钱钞。原来这位年轻的大老板名叫陈寿昌,浙江镇海人,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时任中央特科情报科联络员。

  那么,他到底承担着怎样的任务,为何如此神秘呢?原来,湖南党组织派人将一批没收土豪劣绅的金银珠宝送到武汉,要设法转运到上海作为党中央的经费。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谁最合适去执行这一任务?党组织经过挑选,决定把这一重任交给陈寿昌。武汉是他工作过的地方,情况比较熟悉,但当时的武汉还是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的黑名单中有他的名字,现在要去那里执行任务当然是非常艰险的。陈寿昌为了不使自己暴露,就化装成一个大老板,把24岁的自己装扮成近40岁的人,携同妻子胡有娣和党组织派来的一位“听差”——警卫员,一起到达武汉,很快接上了关系,接收了这批足足装了半个枕头套的金银珠宝。如果一次性拿到银楼去兑换,是肯定会被人家引起怀疑的,于是他机警地采取“化整为零”方法,今天上这个银楼换一点,明天又上那个银楼兑一点,把兑换来的钱钞分文不少地陆续汇给上海党中央的秘密机关。

  陈寿昌曾经在武汉从事工人运动,在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参与组织30万人的反英示威大游行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在汉口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党中央从武汉转移到上海,陈寿昌一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摆脱敌人的追捕,辗转来到上海,千方百计找到了党组织,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陈寿昌克己奉公,一丝不苟。有一天,他的妻子胡有娣发现金银珠宝中有一只小小响铃,便对寿昌说:“这只小响铃就给女儿戴吧。”平日里谈笑风生的陈寿昌这时却十分严肃地说:“这是同志们流血牺牲换来给党中央的经费,我们怎么可以拿来用呢!”说得妻子红了脸,默默认错。

  陈寿昌一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他不吸烟,不喝酒,婚后三年中没添置过一件新衣……当时党的活动经费艰难,他变卖妻子结婚时的首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次,还将兑换首饰得来的钱全数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当时,上海乘电车很便宜,三四个铜板就可坐蛮长一段路程,但他却舍不得花,多数时间是步行而不乘车,有时在路上买个大饼充饥。

  陈寿昌助人为乐,每遇煤球店小学徒送来煤球时,他总要多给一点脚力钱。有时,他给女儿买一点水果吃,但仅仅是一只小香蕉。他常对妻子说:“没有对劳动人民的真诚的爱,就谈不上有阶级感情”,“我们青年人生活苦一点没什么,将来会好的,到过好日子的时间不长了!”他生活艰苦,环境又如此险恶,但充满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宽广胸怀。
  1924年,陈寿昌(1906-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中央特科四科科长,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主任、党团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委,红军十六师政委等职。1934年11月,在湘鄂赣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中指挥部队作战时英勇牺牲。

  陈寿昌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一生,折射着老一辈革命家熠熠生辉的高尚情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光辉。


编辑: 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