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21年“6·9国际档案日” > 百年百档 正文

全民齐上阵 共创清洁城

发布时间: 2021-06-02 20:44:12 来源: 北仑区档案馆

白沙区爱国卫生运动锦旗照片.jpg

  在1949-1952年,即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为了改变旧中国不卫生状况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在抗美援朝,粉碎美帝细菌战争期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白沙区居民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一改白沙区脏乱现象,将辖区打造成卫生示范区。

  上世纪50年代初,白沙居民区鱼市场是苍蝇集聚的大本营,是江北岸最肮脏之地。侵华日军在白沙区利用鼠疫细菌残害当地居民的暴行还历历在目,3组居民施方氏的丈夫就是在10年前被日寇用鼠疫细菌害死的。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白沙居民异口同声地要用爱国卫生的实际行动向不卫生宣战,“消灭美帝细菌战!”“为施方氏报仇!”,99个妇女组织了灭蝇大队,第5组一天就打了15万多只苍蝇。她们不仅在自家打,还到别人家去打,不仅到本区的鱼市场、部队、普济院去打,而且从江北岸跑到江南岸去打。单妇女拍蝇队就拍了510万只苍蝇,孩子们也组织了130人的灭蝇大队,到处拍苍蝇。这样全区就拍了1400多万只苍蝇,居民吴宝福一个人就灭蝇32万多只。原来的多蝇区顿时变成了无蝇区。打掉苍蝇,还要消灭臭水。在掏砖桥庙前臭水塘时,妇女委员张帼芬不顾自己患心脏病,带头跳下污水坑掏臭烂泥。居民葛根清脚挖破了,发痛、流血,也不肯“下火线”。就这样,100多人3天中把2000多方尺的大污水塘治理好。白沙居民既抓室外清洁,又抓室内卫生。家家户户行动,上到每根屋椽子,下到每块地板,直至每个床脚、每只水缸底,全部抹得干干净净,不沾一丝灰尘,居住在白沙区的农民戴世银,每天打扫揩擦鸡圈、猪栏3次,做到不留尿屎,闻不到臭气。一时清洁不为奇,奇在持之以恒。居民们户户订立“爱国卫生公约”,每日扫地,每周大扫除,天天捕鼠,人人拍蝇,个个洗手,碗筷、饮水消毒,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白沙居民齐努力,辖区卫生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全国评比后,白沙区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区。1952年11月25日,该区模范代表张帼芬光荣地赴北京参加全国卫生庆模大会,市卫生局局长郭绍兴,率各区代表120人为她送行。12月28日,张帼芬从北京荣归,在江北岸车站欢迎的有市卫生局代表、各区政府代表及各居民区代表1000余人。在北京庆模大会上,荣获“全国乙等单位卫生模范”的称号,并得到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锦旗一面及奖金人民币3000万元(旧币)。

  荣誉的取得让白沙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自此,白沙标兵单位时时走在前头,在全市掀起了学、赶白沙的热潮。到1960年,白沙的卫生工作又有新跃进,首创了“四保四定一检查”制度,即一保清洁(打扫洗刷制度);二保“六无”(灭残余四害和控制孳生地);三保健康(建立“三分”——分食、分毛巾、分牙刷;“四要”——洗手、洗澡、洗衣被、勤剪指甲和理发;“五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不乱抛果壳、不乱丢纸屑、不乱倒污水);四保绿化,272户中就有小花园18个、花坛43个,并动手建造了有假山、有鱼池、有亭阁的江北城区第一个公园——白沙花园。同时做到定人、定点、定时间、定任务,确定“四保”人员管理,并认真执行周末卫生检查,以及每月大检查大评比的制度,做到居民区“一尘不染,花香迎人”。如今的白沙,不忘前辈的奋斗,保持着老一辈传承的爱国卫生优良传统,为宁波卫生文明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编辑: 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