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政府天台县长梁济康,思想开明,矢志抗日,面对接踵而至的征兵令,他忧心如焚。
1938年夏,他写信向天台民众抗日救国团(简称民救团)求助。民救团是中共天台县委领导下的爱国群众团体,主要成员齐德夫、丁学渊、齐树铬、张子敬、朱崇奎等都是共产党员,齐德夫与丁学渊先后任中共天台县委书记。接信后,大家一致认为,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应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与县政府开展合作,为县政府的征兵工作出力献策。
民救团派齐德夫、王德恒、丁魁梅、袁竹林等干部到中和乡溪头王村调查研究,与群众一道寻求解决办法,最后议定《溪头王农村互助会公约》,成立了“溪头王村互助会”。以溪头王村八条公约为基础,综合考虑各保各村的经济差异,县政府出台了《天台县优待出征军人家属暂行条例》。
上海失守后,浙江成为抗日前线。1938年5月,天台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成立。一批共产党员与民救团员加入了政工队,县委书记齐德夫被任命为政工队总干事长,政工队二区队基本上由共产党员组成。县政府在政工队二区队的帮助下,以《天台县优待出征军人家属暂行条例》为基础,将条例修订为《天台县征兵优属单行法》,增加了按乡摊派征集兵员的内容。
1939年夏,定海失守,日寇逐步向沿海各县进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号召中共党员与全省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必须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军队”。为了响应省委号召,解决天台的役政问题,同年8月上旬,中共天宁中心县委在县城范氏祠堂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县委书记丁学渊提出组建志愿兵营,将同为天台人的壮丁编在一个部队,让他们生活战斗在一起。同时制订了《天台县发动志愿兵入营办法》(初稿),规定了组织机构、征集总人数、入营对象、入营者优待条件以及目的意义、步骤程序、人力抽调等设想,供县长梁济康参考。9月4日,在县政府大礼堂召开全县各区办事处主任、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会议。梁济康在会上正式提出发动志愿兵入营,依照三三建制,成立“天台志愿兵团”。
经过半个月的宣传发动,到九月底,原计划动员入营人数1290人,结果报名人数1714名,出现了徐敬解等138名独子主动请缨、蒋其地等18对兄弟争先服役、已非适龄青年的王绍相与王季友父子同时入营以及165名签号外纯粹志愿兵集体从戎报国的盛况。
受编制名额限制,军政部第22补训处难以将1714名照单全收,只接收其中1353名经过体检与甄别、体格条件较好的志愿兵。县政府高度重视志愿兵的欢送工作,专门成立了“天台县各界欢送志愿兵团出征筹备处”与天台志愿兵团本部。县政府还举行了三千人的提灯大游行与灯会,古城万人空巷。10月10日下午,在大南门外大操场上隆重举行“欢送天台志愿兵团出征大会”。大会结束,志愿兵与各界代表在大操场上合影留念。
天台组建抗日志愿兵团出征,是当时震动浙江、闻名全国的爱国壮举,《东南日报》曾就此连续报导。全县有25名乡镇长、194名保长因积极动员参军立功受嘉奖。天台县因此被评为民国28年度的“浙江省征兵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