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杭州亚残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S8和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8比赛中,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游泳运动员徐海蛟(肢残)接连获得两枚金牌。这也是杭州萧山小伙个人亚残运会上拿到的第八枚金牌,上届亚残运会(2018年印尼雅加达)他曾获得6金3银的好成绩。另外,他还是这两个项目亚洲纪录和亚残运会纪录保持者。
杭州萧山小伙子徐海蛟接连摘得两枚金牌。潮新闻记者王夷/摄
1994年出生于萧山区蜀山街道的徐海蛟从小喜欢游泳,小时候他最大的乐趣之一便是在水里练习自学的“狗刨”。不过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左臂。
失去左臂跑步会不自觉失去重心、曾经喜欢的运动游戏也没办法再参与,日常生活的不便以及周围人的目光,对于当时8岁的徐海蛟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2007年事情有了转机。当时13岁的徐海蛟被萧山区残联选中加入萧山区残疾人游泳队,那是他在失去左臂后的再一次回到泳池。
“那个时候其实我也没多想,毕竟从小就很喜欢游泳,但是出了车祸以后我以为没有机会再接触游泳了。”徐海蛟后来回想说,当时就是想尝试一下,可能因为自己的名字叫海蛟,和水注定会是有缘分。
身高1米84,手臂几乎过膝的徐海蛟有游泳天赋。当天的混采区他解释说,手臂长让他每次划水都比别人要更具有优势。
不过13岁那年回到泳池的时候,独臂让他吃了很多苦头——因为失去一条胳膊后重心和正常人不一样,到了水里人总是晃晃悠悠的,连平衡都保持不了。教练看到在泳池边苦苦挣扎的他,告诉他要改变发力的方式,首先得控制好自己的平衡,再去考虑怎么游得快,身体要放直。经过近一年的训练,他在杭州市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冠军,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块奖牌。从那时起,游泳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追求卓越的舞台。
为保持身体平衡,徐海蛟习惯侧着身子游。潮新闻记者王夷/摄
“我现在游泳都是侧着身子游的。”徐海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小秘密。
15岁参加全国性比赛后,徐海蛟发现了自己和其他队员的差距。但他并没有选择放弃,相反,更加刻苦地训练,认真分析对手各项数据,努力找到自己体力分配的最佳方案。每天他要在泳池里游5个多小时,11000多米。那段时光,50米×20米的泳池就是他的“家”,除去日常体能训练任务,他每天就待在泳池里,不断地变换姿势、调整节奏、突破自我。
游泳比赛瞬间。潮新闻记者王夷/摄
2016年9月,在巴西里约残奥会上,徐海蛟获得了2银2铜的佳绩,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和一项亚洲纪录。接下来的全国残奥会、世界残奥游泳锦标赛以及亚残运会上,他连续多次夺冠并打破记录。
在今年的英国曼彻斯特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徐海蛟又一次夺得金牌,再次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出色的实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萧山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场的欢呼声更激烈。”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海蛟告诉潮新闻记者,家门口作战让自己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