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残运村里,​ “小青荷”们营造家的温暖

2023-10-26 08:4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应磊 张梦月

  这几天,来自马尔代夫的运动员法蒂玛斯·易卜拉欣(视障)来到亚残运村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就会自豪地揽着志愿者张畅向队友介绍,“She is my best friend(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段友谊来自于张畅一次细心服务。“在志愿者服务中心,我带着她体验拓印、书法,我扶着她的手用毛笔书写了中文名字。”张畅说,法蒂玛斯一定要记住她的名字,反复练习,“后来又专门给我带来礼物,我们约好一定要去对方的家乡走一走。”

  亚残运村里,志愿者服务中心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几十名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走进这里,了解“小青荷”的故事、交换徽章、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记者注意到,“小青荷”们半蹲在使用轮椅的运动员身边,耐心讲解,为他们进行翻译。在这里,志愿者和运动员拉近了距离。很多运动员写下自己的收获,留言本已经写满了两册。

  忙碌、紧张、充实,这是“小青荷”在亚残运村的工作状态。但,这里友好的故事时刻发生。董元连续参加了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在亚残运村,她是分级助理——在亚残运会,分级是每名运动员参赛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在工作中,董元发现一名视障运动员未及时参加分级。“一旦错过,就会导致失去参赛资格。”她紧急联系,发现团队疏漏没有通知到运动员,她立即上门接运动员参加分级。“服务残疾运动员,我心里还有一些紧张,生怕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董元说。

  在护送过程中,运动员感受到董元的不安,用颇具哲理的语言鼓励她,“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心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要害怕未知。”

IMG_0486(20231025-191557).JPG

  亚残运村志愿服务中心,“小青荷”帮助运动员体验中国文化 拍友 俞晓涵 摄

  在亚残运村,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800多名志愿者在这里服务,几乎“承包”了整个亚残运村的志愿服务。他们用专心、耐心、细心、贴心、暖心的“五心级”服务,在亚残运村营造充满爱与尊重的残疾运动员之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运动员,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参加了岗前培训,以尊重、平等为前提与运动员们相处。”带队老师亓萌说,在这里“小青荷”热情有度、距离有度,保持让人舒适的尺度。

  “小青荷”专业服务,感染了很多人。“运动员从机场到亚残运村、从亚残运村到赛场的交通很便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专业,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柬埔寨代表团羽毛球运动员瓦里森赞叹不已。

  参加亚残运村的志愿服务,“小青荷”早上6点50分从学校出发,晚上8点15分才能回学校,工作时间长,强度也不小。在亓萌看来,服务残疾人,“小青荷”身上责任更大,也有了很大成长,从紧张到从容,交流更加自信。

  付出,亦有收获。林易霏是中国台北队的随队志愿者。“在轮椅篮球训练中,我看到运动员的坚韧不拔,有人倾倒,就支撑着队友立起来,彼此依靠,我觉得这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非常让我感动。”林易霏把这种感动当作一份“精神馈赠”,会一直伴随着她。

  亚残运时间正在进行,“小青荷”们专业的服务温暖亚残运村。正如一名卡塔尔运动员在留言本写道:“志愿者是亚残运会的灵魂!”未来,“小青荷”的专业服务,一定会化为无形的、亲和的助残体验,散发持久的温暖。

编辑:孙婧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