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记者 沈听雨)1分10秒89,10月25日,杭州亚残运会女子100米蝶泳S9级决赛中,中国代表团游泳运动员徐佳玲(肢残)稳稳触壁,摘得了自己在本届亚残运会上的第二枚金牌。
“小时候害怕别人指指点点,是游泳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从2008年踏入泳池至今,徐佳玲已经与这汪蓝色的池水相伴15年,用拼搏创造了一个个纪录。
坚 强
徐佳玲是宁波姑娘。2006年,4岁的她遭遇车祸,左臂不再完整。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带着徐佳玲去泳池玩耍,发现她喜欢玩水,想着送她去学游泳试一试。当时在宁波,残疾人学游泳的地方并不多,最终在宁波市残联和江北区残联的牵线搭桥下,徐佳玲师从教练汤能能,开始正式学习游泳。
汤能能曾是宁波市游泳队的专职教练,也是汪顺的启蒙教练之一。“这孩子小时候不太爱说话,但水感好,力量足、爆发力强,是个好苗子。”在汤能能眼里,徐佳玲是有游泳天赋的。
但汤能能也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残疾人游泳时吃水的深浅、行进路线的控制都会受影响,要保持在水中的平衡感、发力感等会更加困难,天赋再好也得付出比健全人多几倍的努力。
从旱鸭子变成飞鱼,徐佳玲最关键还在于肯练。汤能能回忆:“做间歇训练时,我要求她游3组8个50米,她一声不吭地完成,从不会喊累。”
很快,刻苦训练就迎来成效。汤能能告诉记者:“她的游泳水平提高很快,后来都是跟健全人一起训练的。”
12岁,徐佳玲就因为成绩突出,被推荐到了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
成 长
翻开徐佳玲过去几年的大赛成绩单,令人惊叹——
2016年里约残奥会,年仅14岁的她是当时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最终斩获1金2铜,可谓“出道即巅峰”;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她更是狂揽7金2银,被称为那届亚残运会的“女版菲尔普斯”。
东京残奥会,她遭遇挫折,没能登上领奖台。如今,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徐佳玲变得坦然:“可能一路走来太顺利,当时觉得在东京登上领奖台也不会太难,后来面对结果会觉得失落,不过也有所预料,当时状态确实不太好。”
如今,她更享受在水中游泳的感觉。“好好训练,顺其自然。”她说,目标就是尽量恢复到自己的最好水平。杭州亚残运会开赛前,徐佳玲进行了50多天的集训备战,基本每节课都要游五六千米。
本届亚残运会,徐佳玲一共报了100米自由泳、蝶泳、仰泳,以及200米混合泳和400米自由泳等5个项目。她也希望,这次能以更松弛的状态完成所有比赛。
曾多次采访过徐佳玲的一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每次跟她交谈时,总能感受到她所展现出来的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自信。里约残奥会时,徐佳玲就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的生活很精彩,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
耀 眼
杭州亚残运会上,运动员之外,徐佳玲又多了一个身份——火炬手。在亚残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火仪式上,她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用智能仿生手手持火炬,点燃了本届亚残运会的主火炬。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记得这一刻,记得她点火时脸上灿烂的笑容。与水相伴一路走来,徐佳玲早已从曾经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变得开朗爱笑。
在有限的假期里,徐佳玲喜欢出去旅行。随队在外训练比赛时,她也爱在世界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回忆。她还有着许多小爱好,折纸、滑板等等。“她喜欢小玩偶,家里堆满了毛绒玩具。在家时还总会鼓捣些新东西,比如做手工、烘焙。”徐佳玲的家人说。
如今,徐佳玲还是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一名学生,专业是运动训练学。能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她感到开心,“过去近10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现在学习能让我对游泳运动有更多了解。”
当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高举火炬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温暖。科技的辅助让越来越多残疾人弥补身体的遗憾,点燃梦想。她也希望这样的“平等”理念,接下来能在更多方面展现。
“我们能站在亚残运会的赛场上,其实和任何运动员一样,都是努力训练的结果。”徐佳玲说,希望大家能用平常心来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