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意为知己挚友不分远近,即使是相隔万里,也如同邻居一样。
这句诗将在今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被万人吟诵,那是杭州向世界发出的最真挚邀约与欢迎。
相聚总是动人的。在杭州这座城市,千年来上演过许多相聚的故事——
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会;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携飞;
泰戈尔与徐志摩在西湖泛舟雅集;
……
各国(地区)代表团运动员、代表团成员在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写留言。拍友俞晓涵/摄
因为亚运会,现在的杭州每天都上演着相聚画面。有朋自远方来,这个“远方”是千里万里;不亦乐乎,这个“乐”是发自心底的相知相惜。
这里有老友的相聚。
亚运会是个竞技场,也是个大派对,所有亚洲运动员齐聚一堂,不论队友还是对手,相见首先是朋友,一句“好久不见”开启杭州之旅。
排球赛场,菲律宾男排被日本男排打了个0∶3,但这不妨碍两队赛后一起大合照留念,日本队的西山大翔还成为了被追星的对象,菲律宾队员排队想与其合影。观众感叹:太喜欢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氛围了。
行走在杭州亚运会主新闻中心的媒体记者。拍友 伊凡 摄
主新闻中心里,来自各国各地的记者朋友擦肩而过,经常能听到那句“你也在这里啊”。原本天南海北的体育记者们因大赛相识,结下“战友情”。上次相聚,或许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或许是更早的东京奥运会。
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国足亚运队又一场酣畅淋漓大胜后以小组第一身份出线,媒体看台上,两位足球记者老友重逢。卡塔尔多哈的波斯湾一别,已经9个月,一个胖了,一个瘦了。再见面已从西亚沙漠之上到江南烟雨之中。这就是亚运会的魅力吧。
这里有体育的相聚。
运动健儿,谁不想在竞技舞台上争金夺银。亚运会吸引来一万多名运动员,他们有的已是世界冠军,要在这里贡献顶尖表现,有的则是亚运新兵,站在台上即是成功。
石慧莉才19岁,但已是中国澳门女乒队最年长的运动员。能与国乒交手成为她最开心的事,“跟她们比赛的机会非常难得,实力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们把这次比赛当成学习的机会。”
不论是来谦虚学习,还是要霸气称王,亚运舞台上发生的每一幕都是亚洲体育的一次集中亮相,是交流互鉴,是争锋切磋,是各个代表团之间的一次对决,也是相聚到一起后,携手向全世界展示亚洲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泰国击剑队进亚运村前大家争相和亚运吉祥物留下合影。记者 倪雁强 王建龙 摄
这里有文化的相聚。
卡巴迪、藤球、板球……如果不是亚运会,或许很多杭州人根本不会有现场观看的机会。这些运动带来的,不只有新鲜感,还有文化的碰撞。我们知道了印度人擅长“老鹰捉小鸡”、知道了泰国人居然可以上演真人版《少林足球》。亚运会打开了一扇门,异域文化一拥而入,我们好奇、惊诧,而后交融。
杭州也充分加入到这场文化交流之中,通过吉祥物三小只讲述良渚、西湖和大运河故事,通过每一声“welcome”展现东道主的开放包容,也即将通过一场汇聚了金桂、拱宸桥、《潮起亚细亚》的开幕式,写一封充满杭州味的情书。
“换吗”,这是一句亚运会通用语言。互赠徽章是大型赛事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还没正式开幕,很多人胸前的证件挂绳上已经别满了徽章。简单的两个字,却在亚运会上迸发最神奇的魔法,让所有相聚到这座城的陌生人瞬间消除隔阂,成为朋友。
亚洲,面积4400多万平方公里,跨越千万里,远方来客已相聚。“我家大门已打开”,忠儿面馆的老板娘店里布置上了亚运元素,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来尝尝杭州美食;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已经到非常地道的钱江小商品市场逛了一圈;现在逛个西湖、坐个地铁,都能偶遇几位运动员……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杭州亚运会上的阐释就是,即使是对手,甚至是陌生人,来到杭州,汇聚一堂,便都是朋友,亚运舞台让我们彼此相遇、相识,让我们意识到同属亚细亚,同是一家人。
杭州亚运会大幕今晚正式拉起,接下来的几周里,敞开怀抱,欢迎邻居,珍惜这场盛会,也享受这场相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