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田径比赛是皇冠,百米决赛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么百米接力就是更闪耀的钻石。
接力的好看,表面上因为够刺激,从头到尾充满不确定性。即使前三棒领先,你也不能确保第四棒一定不会被逆转。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就曾上演过这样的戏码:前三棒结束,日本男队凭借完美的交接棒技术处于领先,但不幸的是他们在最后一棒遇上了“无敌大神”博尔特,最后生生被牙买加队上演超级逆转。否则日本队真的可以创造“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
实际上,接力可能是田径这么多项目里最有学问的。因为它既论个体实力,又看整体厚度,考验排兵布阵,又需要团队配合,甚至在交接棒环节,还要用到速度与力学等物理知识。
一般观众看热闹,觉得全队实力最强的主将理应跑最后一棒。其实,中国现役百米成绩最好的苏炳添在多届大赛上都不是第四棒人选。即便在中国跑男创下37秒79历史最佳成绩的东京奥运会百米接力阵容中,苏炳添也是跑第三棒。
中国小伙子拿到冠军后,身边就有人问:谢震业不是百米冠军吗?为啥他不跑最重要的一棒要跑第二棒?
四个人跑接力,为什么只有第四棒是重要的呢?这就像下围棋,你能说哪一步棋是可有可无?实际上,谢震业跑第二棒,主要因为这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需要稳定,谢震业队中年龄最大,久经沙场。另外,他是攻200米出身,第二棒涉及弯道,会产生离心力,需要过硬的弯道技术,所以谢震业是最合适的第二棒人选。
同样道理,第一棒需要起跑好、反应快、有冲劲,所以在中国跑男“3+1”的最强时期,通常让那个“1”来跑第一棒打头炮。所谓“3+1”,即苏炳添、谢震业、张培萌的主力阵容,再加一个根据状态调整的机动名额。而第三棒也需要弯道技术以及后程加速能力,这样才能把棒交给最后决定胜负的那个人。严海滨最早也是练200米的,所以弯道任务最重的第三棒交给了他。
除了排阵容,怎么交接可能是接力比赛最讲究的环节。技术好的队,完全可用交接棒优势弥补硬实力的欠缺,场面丝滑,赏心悦目——这方面日本和中国都是佼佼者。而即便身体条件突出的欧美强队,大赛上也频频出现“掉链子”,原因当然不是不重视,主要还是长期各练各的,无法做到长期在一起集训。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亚运会上各队的交接棒方式也不是完全一致。这内中的区别过于技术化,不多讨论,但是中国和日本用的是两种明显不同的方法:中国用立棒式,即手持棒的任何位置,交接衔接稳妥,所以中国的接力很少出现掉棒,弱点是需要降速,损失了速度。日本使用上挑式,优缺点正好反过来,降速小,效率高,但失误率也高。所以,日本队采用失误率高的上挑式而极少在世界大赛上出现交接失误,不得不说在团队协作这件事上体现了很高的素养。如果要说输,日本队这次完全输在最后一棒的绝对速度上,被中国队硬生生反超。
大赛上,还常常出现交接棒顺利最后却被取消成绩的场景,慢镜回放原来是跑出了接力区。百米接力区有30米,规定只能在后20米交接。有的队员火急火燎,没留意出了“禁区”,真是心急喝不得热粥。
说一个国家是不是短跑强国,严格地说更应该看接力成绩而不是百米。因为一个国家冷不丁冒出一个天才,这样的事情不鲜见,但是接力要凑足四棒,拿亚洲冠军四个人百米成绩都得在10秒20以内,这就难了。
换句话说,接力考验的不是长板,而是谁没有短板。
百米接力比赛一般都会放在田径赛事当天的尾声,最后的场面观众基本都是起立观看,激情澎湃,不愧是压轴戏。
亚运会4日还有4×400米接力,你看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