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亚运史上首位柔术选手周小绍:他的人生,打了一把“急转弯

2023-10-03 14:1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胡静漪

赛前,中国柔术队在金华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图为周小绍与吴承达教练交流

  这是一次低调的抵达——

  10月2日,中国柔术队一行4人抵达杭州。杭州临平小伙周小绍背着双肩包,一手拉着简便行李,和记者的镜头打了个招呼。

  这支国家队规模不大——2名女运动员、1名男运动员,将参加10月5日至7日的柔术比赛,而作为首位参加亚运柔术比赛的浙江选手周小绍,将在最后一天出场。

  无论是对于这支“年轻”的国家队,还是年轻的周小绍来说,亚运,都是一个期盼已久的起点:柔术是非奥项目,亚运将是综合性赛事中的最高舞台。

  从转项到转向,他的人生打了一把“急转弯”

  柔术项目在2018年才加入亚运会,但对出生于1993年的周小绍来说,他的运动员之路已经经历了退役、转项、再起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甚至已经算老将了”。

  如老将般“沉稳”,正是记者见到周小绍的第一印象。

  13岁时,周小绍被启蒙教练陈旭东选中,就读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那时候很张扬傲气,一直想证明自己。”回忆起少时的自己,他哑然失笑。

  教练非常严厉,但周小绍的身体素质却并不突出,“倒立半分钟就嗷嗷叫”。不过在训练时,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没别的想法,就是不想输给别人。”

  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由于成绩不够突出,2013年,他从浙江省柔道队退役。退役后的三年里,他在汽车厂打过螺丝,帮亲戚的炸鸡店送过外卖,又和曾经的队友创业开健身房,最终因经营不善倒闭。“当时找不到人生目标,又觉得一辈子做这些很不甘心,自己不应该是这样。”

  好在通过创业,周小绍结识了后来的柔术教练,加入了一家俱乐部。一次,他看到业余爱好者正在练柔术,和柔道的寝技非常相似。“我想我是专业的,他们是业余的,就打一把实战试试。”结果,扎着黑带的周小绍被一名女生打倒。“有点拉不下来面子。”他的斗志被重新点燃。

  于是,他从2016年起改练柔术,就是想给自己再一次机会。“两个项目的技战术和打法完全不一样。”周小绍说,柔道使用摔投技术,讲究爆发力,要一击即倒;柔术则多见地面缠斗,要见招拆招,冷静思考。

  转项后的周小绍,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打了一把“急转弯”。他一并戒掉了烟酒和社交,主动规律作息。“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人生有了目标,心里也很充实轻松。”

  脱去了浮躁的他,从柔术中学会了“做事不能只凭一腔热血,还要找到章法”,逐渐练就了如今的“沉稳”。

周小绍进行赛前技战术训练

  压轴登场,不妨完美收尾

  摔柔项目,难免辛苦。记者看到,不少摔柔队员都有“柔道耳”。“在地面被摁住,会有种窒息感,对手会像蛇一样不断收紧。”周小绍说,耳朵充血愈合后,就容易变形。

  不过,热爱这项运动的人却乐在其中。

  练到第三个月,周小绍感觉自己“迷上了”。当时他在健身房做教练,已经月入过万元。听说几个月后有全国柔术公开赛的消息,他再次辞去工作,全职自费训练。“当时没有攒下太多钱,但每天晚上脑子里都是比赛,非常兴奋。”

  比赛成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周小绍接连在全国各大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广州的国际巴西柔术GCJJF82kg比赛中,他一举夺冠,教练当场递给他一条蓝带。“在赛场上直接升段位是很少见的情况,从白带到黑带一般要12年。”周小绍说,一次次胜利带给他巨大的鼓舞。

  周小绍的父亲是个体育迷,起初非常支持儿子走体育道路。但退役后,家人更希望他找到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辞去教练工作,我妈很生气。”周小绍有些愧疚,即使是后来拿到奖项,也没有奖金收入,“家里都觉得太冒险,但仍然资助我训练,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后,2019年底国家组建了中国柔术队。去年,他通过选拔成功加入国家队,“力量大、耐力好、技巧出色”是国家队教练吴承达对他的评价。

  “家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让我一定加油,好好练。”周小绍笑着说。上一次见到父母已经是今年清明假期,尽管没有抢到亚运门票,但他们相约在台州老家守在电视机前关注儿子的表现。

  如今,年少时立下的flag(目标)正在一个个实现:7年内拿到黑带,参加亚洲级和世界级的比赛……“不用顾虑太多,平时训练没有偷懒,就不会辜负自己,争取发挥出最佳状态。”周小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既然是最后一天登场,那就不妨给家乡的亚运会画个完美的句号。”这恐怕,是最好的战前宣言了。

编辑:楼怡霖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10月2日,中国柔术队一行4人抵达杭州。杭州临平小伙周小绍背着双肩包,一手拉着简便行李,和记者的镜头打了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