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靠虾皮船到达彼岸

温州苍南霞关村赶海辟新路

2019-04-11 06:27:28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丁珊 甘凌峰 通讯员 王仁棒

12.jpg

如今的霞关渔港,景色优美。(霞关镇提供)

  浙江在线4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珊 甘凌峰 通讯员 王仁棒)苍南县霞关镇霞关村,地处浙江最南。本以为小渔村平淡无奇,但霞关村民的创业创富故事,却像万花筒般多姿多彩;尽管远在东南一隅,霞关人却像世代赶海一样,不断追赶着乡村振兴的潮流。我们从杭州出发,历时近5个小时来到霞关村,寻找“乡村振兴”的渔村答案。

  小虾米养活三代人

  “第一次来霞关?来,去村里走走!”一见面,霞关村村支部书记肖云代,就拉着我们向海边走去。崭新的海滨大道笔直向前,右边是海鸥低飞的港湾,10多艘船静静停泊。左边,七彩楼房沿着街面排开,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门口闲聊。

  肖云代兴奋地告诉我们:“去年12月底,霞关镇被评为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霞关村正巧在镇中心位置,这不也焕然一新了!”

  边走边聊。忽听得两位村民相互用“嗟咩”打招呼?我们好奇地问:“这是温州话?”“不,霞关村民说的是闽南话。”我们又惊奇地望向村书记,只见他伸手向西边一指,“对面就是福建福鼎,我们祖上就是从福建迁过来的。”

  “霞关可不止这一奇。霞关人祖祖辈辈捕捉虾米,它身处食物链底端,别人都瞧不上。就偏偏让霞关人做成‘中国虾皮之乡’,村里共39艘虾皮船,去年产出3900多万元!”肖云代笑着说。

  穿过一条巷子,我们探访的第一户村民,虾皮船老大张廷梭家到了。眼下正是捕鱼季节,在村里“逮”到张廷梭这个壮劳力,实在是偶然。倒上一杯热茶,我们和张廷梭边喝边聊。一旁他的朋友郭进群帮着介绍,“他可是苍南有名的船老大。捕虾20多年,累计淘汰4艘船。现在新的大船造船手续已经办好了,就等开工令下来了。”

  虾皮产业,养活了张廷梭祖孙三代追虾人,他们已经习惯每年春冬季节,顺着洋流追逐虾群。但当地渔民间流传一句俗语“走马开船三分命”,张廷梭真切明白这句话的辛酸,讨海人的“七分命”是交给大海的。最近这几年,台州、舟山等地捕虾的渔船越来越多,留给霞关人的海洋资源日趋有限。但张廷梭只懂虾皮,想转行也难。他尽量地让自己介入虾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去年和几个股东合伙跨界,投资了艘加工船,接下来还有意投资烘干厂。

  混养鱼打开新天地

  站在海港码头向南眺望,南关岛近在咫尺。南关岛下,1000多只网箱紧紧相拥,抵挡着浪潮的冲击。这是霞关村另一个支柱产业海水养殖,去年全村产出达2568万元。

  下午,我们找到57岁养殖户肖云和,准备去他的渔排看看。但天边云层越积越厚,海湾风雨交加,能成行吗?看出我们的焦灼,肖云和安慰道:“海边就是这样。台风、风暴,对霞关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肖云和回忆,几年前一场台风来袭,渔排的鱼苗全部游走,在抢修渔排的他也被刮到海里。幸好,他抓住一个塑料壶,在海上漂了两个小时,才捡回一条命。

  “近几年好多了。”肖云和说,在渔港两侧,政府分别建设了2条防波堤,其中1条有1000米长,“现在,一般的台风来我们也不怕了。”说完,他低头看了看潮水的流向:“待会就要涨潮,先上去看看?”说走就走,我们跳上小舢板就出发了。

  1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肖云和的养殖基地。嚯!眼前是数不清的网箱,网箱之间用绳子、泡沫箱绑在一起,一直延伸到海岛那头。湿漉漉的木板,风一急就左右摇晃,站在木板上的我们双腿直哆嗦。“前天,我刚放下去3万条包公鱼苗。”肖云和站在渔排前,边投料边说。

  这几年,肖云和混养黄姑鱼、金雕鱼、鮸鱼、美国红鱼等四五种海鱼,抗市场风险能力加大了。“我这60只网箱,纯鲜鱼喂养,最多时一天要消耗近万斤杂鱼。”隔着风雨,肖云和比了一个数字,“虽然成本大,但品质把控好,价格也一直走高!”

  “求变”,是肖云和海上搏斗20年的心得,也是他应对未来的方法。他拉着记者询问,养殖外海大黄鱼有无补贴政策,他想到外海去养殖,鱼肉更鲜美。他还想尝试休闲垂钓,准备弄几个网箱做试验。

  渔村游叩开发展门

  傍晚,村书记帮我们找到一家宾馆住下,这是村民用自家楼房改建的。老板娘刘桂兰为我们做了几道当地的海鲜,味鲜、爽口。刘桂兰笑盈盈地告诉我们,每年台风季都有记者住在她这里,但这个季节看到客人,有些意外。“霞关村旅游没起来,人气还不够,村里人也挺着急的。”

  晚上7时,我们打着雨伞,一路夜访。夜晚的海港蓝得可爱,远处的防波堤点缀着明亮的灯。我们走到海滨路11号,只见屋子里堆满蓝色的虾网,林成乐夫妻正站在门口聊天。林成乐告诉我们,现在是补网农户最闲的时候,渔船都出去了。只有等渔船靠岸,把坏掉的渔网送过来,才有生意。

  “全村八成人都围着渔业转,一年到头能忙的没几个月。”林成乐说,大家本来想过搞加工厂、冷冻厂等虾米产业链,但受制于土地要素,迟迟搞不起来。

  “也不是没有探索。”旁边店铺老板王青好说,他就是从船老大转型,前两年在山上养殖兔子,但失败了。现在又租了店面开副食品店,“我还要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王青好说。

  “机会有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倡议,“咱们村现在这么漂亮,今年底甬台温高速复线直接连到家门口,温州过来路程起码减少1小时,游客会来的。”“这么说来,村里新事还不少呢!村民黄敬全原来是跑虾皮生意的,现在开起了民宿。”人群中又有人接话。这时,天际滚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人群发出一阵惊叹声:“这是今年第一声春雷啊,真是个好兆头!”

  春雷初响,万物衍生。我们的脚步也轻盈起来。一条虾皮船,未必能支撑起霞关人的一辈子。但这两天,我们遇到的这些霞关人,不仅有颗求变的心,更有摸索前行、吃头口水的勇气和尝试。相信不远的将来,霞关村的乡村振兴路径会越来越清晰。

  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霞关村

  【经纬度】

  东经120°27′ 北纬27°09′

  【地理特点】

  东南濒临东海,与福建海域连接;西与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

  【人口数量】

  全村445户(1612人),其中党员73名,低保户24户(48人)。60周岁以上老人100多人,90周岁以上老人8人

  【总面积】

  4340亩。该村耕地面积950亩,水田面积90亩,山林面积1200亩,海涂面积2100亩

标签:霞关镇;虾皮;渔港 编辑:冯一伦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