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春运回家路不再遥远漫长

2019-01-26 00:08:03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陆海旻 通讯员 冯州

640 (1).webp (2).jpg

2019年1月17日晚11时01分,铁路杭州站,开往重庆方向的K4173次列车发车。浙江在线记者 林云龙 汪驰超 摄

  编者按:岁末年初。在春运的车站、码头、机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归心似箭的游子,以及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热情服务的春运志愿者,更在春运的细微变化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这个春节,浙江在线记者走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记者所见所闻,采写推出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展现春运回家路上的新景致,感受浙江大地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浙江在线1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海旻 通讯员 冯州)1月24日,2019年春运第四天。上午8时30分,在杭州东站的自助验证验票进站口,第一次“刷脸”进站的聂敏元心里有点忐忑,一直在队伍里探着脑袋,盯着闸机前操作的人看。轮到他时,他把火车票和身份证叠起来,一起放进闸机,然后看着镜头,不到3秒就完成了检票。“这么高级的机器,我还担心不会用闹笑话,没想到很简单。”

  这是聂敏元第17次踏上春运旅程,今年他选择坐高铁。8小时后,白色的“子弹头”列车将载着他从东南沿海抵达黔贵大地。

  十多年前,这是聂敏元不敢想象的事。那时,春运赶火车对他来说就像“打仗”一样,提起来就令人发愁。聂敏元记得,有一年腊月,自己和几位打工老乡借由老板的帮助,才买到了火车票。老乡们背上行李,拎着买好的方便面,只能坐在火车过道上,摇晃了23个小时,才到临近的县城,再辗转回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时已半夜。

  如今,聂敏元已成为高铁的粉丝。“和坐绿皮车相比,高铁真是太快了,春运期间也不挤,既干净又卫生,列车员的服务态度也好。”聂敏元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也坐过飞机回家,不过还是高铁更舒服,现在最想体验一把复兴号。

  聂敏元的春运回家路,折射了中国人近年来出行的变化。2009年,日本某电视台拍过一部名为《返乡潮:2009年春节广州站纪实》的纪录片。彼时,中国的高铁事业才刚刚起步,春运仍是车票、座位、行李架“争夺战”的代名词;而2016年,当BBC拍纪录片《归乡》时,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十余年间,高铁轨道不断伸展,仿佛一条条河流在神州大地上奔流不息,开始令全世界瞩目。如今,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上常常见到外国人争相拍照,高铁被外国网友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成为“国家名片”。

  而回顾自己32年的列车行驶生涯,上海铁路局杭州段列车员金燕感慨万千。从绿皮车列车员到高铁列车长,每年春节,金燕几乎都是在列车上度过。见证车厢内外的巨变,在这位“老铁路”眼里,春运的变化实实在在。

  “那个年代,只要能上车,旅客就满意了。”金燕上世纪90年代服务于杭州到北京的绿皮车上,每到春运时,旅客与行李将车厢塞得满满当当,压根儿见不到地面。有时候,旅客挤得车门都关不上,金燕和另外几名列车员,只能爬车窗上车。在火车上,推着小推车叫卖盒饭,是她最犯愁的事,需要一路强行“挤过”16节车厢,耗时10小时。27个小时绿皮车车程里,晚上休息也只能蜷缩在火车上的简陋休息间。

  相较于过去绿皮火车艰苦的环境,金燕如今工作的高铁上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舒适宜人。休息时也住进了舒服干净的乘务员公寓,更倾向于现代化、人性化。

  变化的还有铁路服务的细化和专业。在绿皮车时代,金燕既要服务车厢旅客,还需要卖东西、搞卫生,工作繁杂而辛苦。而如今的高铁,乘务员工作得到细分,更注重服务和礼仪。乘务员、保洁员、餐车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吃饭休息也更为方便。但金燕的精神压力却比以前更大:“人们对高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得拿出更耐心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

  近年来,回家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是在外工作异乡人的普遍感受。翻看中国铁路2018年成绩单,“大动脉”再上新台阶。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高铁总里程占世界2/3,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运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铁路也承载了更多人的春运路,杭州市铁路运输总量历史上首次超过道路运输总量。1月24日,杭州直属站发送旅客24.16万人,其中杭州东站发送18.73万人。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铁路春运也更贴近人心。走入杭州东站的候车大厅,穿着红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儿童娱乐区里,几个孩子在快乐地玩着滑梯;现代化的智能厕所,也让旅客候车更舒心;母婴哺乳室、医疗服务点前的工作人员正热情地招呼着前来询问的旅客。整个车站,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从自主选座、外卖订餐、列车接续换乘,到清理乘车证、开展会员服务。列车上,处处都有贴心的旅程助手。

  这些改变,让无数异乡人和聂敏元有一样的感受:回家的路不再遥远漫长。

640 (1).webp.jpg

2019年春运前夕,杭州东站南北进站口新增了一批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并正式启用。记者 于诗奇 杨朝波 摄 

640 (2).webp - 副本.jpg

2019年1月5日8时12分,G2385次列车行驶在杭黄高铁浦阳江大桥上。记者 董旭明 摄  

640 (2).webp.jpg

杭州火车东站今与昔 摄于2010.1.19. 拍友 卢宝泉 摄

22645036.jpg

老火车东站 拍友 卢宝泉 摄   

640 (1).webp.jpg

普快列车火车进入火车东站 拍友 卢宝泉 摄   

640 (1).webp.jpg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绿皮车”曾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进入九十年代,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旅客列车都要进行更新、升级换代,一批批“绿皮车”遭到淘汰。扒在车窗向外看风景的民工子弟。葛跃进 摄〔摄于2007/02/07〕

1.jpg

沿途站台上的售货员忙着为旅客提供饭菜。乘客可以下车或着直接通过车窗购买食饮食。葛跃进 摄〔摄于2006/01/23〕

1.jpg

2006年春运,挤在“绿皮车”厕所里的旅客,从厕所车窗里向外透气。葛跃进 摄

58493897.jpg

在“绿皮车”上表演的铁路文宣队。葛跃进 摄〔摄于2005/11/17〕

1133061660.jpg

1999年夏季,“绿皮车”停靠浙江金华的塘雅小站,方便当地农民去杭州卖葡萄,绿皮车曾记载着的浓浓乡情。葛跃进 摄。

    >>>阅读原文

标签:春运;列车;旅客;回家;基层 编辑:冯一伦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