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看变化·“八八战略”亲历者说 这勺大锅菜 香飘十六载

2023-06-12 14:1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汪成明 见习记者 张文利

  上午10时许,陈承松揭开焖了近一个小时的大锅,水汽和着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他娴熟翻炒着红烧鸡块,顺手撒下绿油油的葱花,让菜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还能保证老人吃到嘴里入口即化。 

  透过灶台上蒸腾氤氲的水汽,应邀与记者故地重访的丽水市庆元县民政局原局长祁康明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2007年1月23日,这一天,他见证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屏都镇敬老院厨房里,亲自为“五保”老人掌勺的情景。

微信图片_20230609174916.jpg

  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右一)在浙江省庆元县屏都镇敬老院为老人们炒菜。新华社发

  尝了省委书记炒的菜

  一辈子也忘不掉

  那情景如电影画面一般,一帧一帧在祁康明脑海中回放:已是腊月,后厨垒满了米面粮油、蔬菜肉类。看年货备得充足,专程前来慰问的习近平很高兴。当时,炊事员正在下一锅包心菜,习近平同志走过去问,能不能让他来给老人们炒这个菜?说着,他接过锅铲,认真地炒了起来。

  “当知青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炒菜。上年纪的人大多喜欢吃软的,要多留心照料。菜也要荤素搭配,注意营养!”习近平同志当时边炒菜边和人们交流的家常话,一直镌刻在祁康明的记忆里。

  习近平同志为老人掌勺的珍贵画面被定格下来,照片就悬挂在敬老院那间土灶厨房的墙壁上,成了当地人的骄傲。

微信图片_20230609174951.jpg

  2007年1月23日,习近平在庆元县看望和慰问困难老人。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摄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确保农村“五保”老人吃得饱、吃得好,此后,也就成了庆云县民政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当地在不断升级养老机构硬件的基础上,引入了市场化服务机构光大百龄帮,作为高级厨师的陈承松,被“挖”到了这家运营机构担任主厨,一干就是6年。

  开过饭馆、当过星级酒店主厨的陈承松,如今由衷觉得,不是敬老院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离不开敬老院了,每天能为百余位长者烹饪舌尖上的美味,人生变得更有“滋味”。

W020230609646017809121.jpg

  陈承松正在为老人做午饭

  区府办公楼变敬老院

  “五保”老人搬新“家”

  初夏时节,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南,我们开车赶到屏都镇,与早一步到达的祁康明会合。他指着挂着“庆元县教育实践中心”牌子的3层小楼说,这就是当年专门用于集中供养屏都农村“五保”户的敬老院。

  走进小楼,窗外绿树掩映,室内格局有致。祁康明说,这原是菊隆区公所的办公楼,建筑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当年撤区并镇后,根据实际情况,办公楼改成了敬老院,用于兜底安置原屏都区域的42名五保老人。

  “五保”老人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年轻时他们因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一生未婚嫁、无子女,老年后生活照料成了天大的难题,不少年迈的“五保”老人因居无定所,仍以四处流浪乞讨度日。

微信图片_20230609175235.jpg

  祁康明与叶奶奶亲切交谈

  我们见到81岁的叶奶奶时,她正在院子门口散步。作为敬老院的邻居,奶奶一脸羡慕:“无儿无女的农村老年人在政府的安排下,都住进了敬老院,一日三餐不愁,让当地有儿有女的老年人颇为羡慕。”她感慨,此举当时在农村引发的震动还是蛮大的。

  对于此事,时任浙江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黄元龙的认识更为系统。在他的记忆里,2002年履新浙江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立即参加了第十五次全省民政大会,“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2003年3月,《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就以省政府30号文件的形式下发,浙江省委、省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构筑了针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医疗、入学、住房“四位一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并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确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实现应保尽保。

  据浙江日报报道,到了2005年9月,我省就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三年不到,共有5万多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进入敬老院、福利院,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这个省域背景下,庆元县设立首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乡村敬老院,其中屏都敬老院于2005年正式交付使用,11年间赡养了近百位“五保”老人。

W020230609646018124803.jpg

  屏都中心敬老院的灶台展示

  专业人办专业事

  村级敬老院超乎想象

  6月暮时,依山傍水的康馨家园如同“天然康养院“,老人们饭点前后都喜欢到户外溜达。

  我们从后厨出来,邂逅了闲庭信步的87岁的老人胡明锡。这位6岁就父母双亡的孤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起,他长期在邻省福建多地流浪、打零工,因家境贫寒,一生未婚。经历生活艰难的他,如今住在敞亮的敬老院里,一日三餐无忧、看病政府买单,每月还能额外领到160元零花钱,他对此十分知足。“你们看,现在我上下楼有电梯,还有洗衣机、棋牌室、阅览室、康复室……”胡明锡美滋滋地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一定要把身体搞好,多享几年共产党的福。”

  据同行的县民政局副局长毛爱平介绍,2016年,为提供更好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庆元县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的社会福利院(康馨家园)正式开业,引进光大百龄帮专业运营团队,共有165张床位,集中供养原屏都镇的42名“五保”老人和周边乡镇(街道)老人,原屏都敬老院停办。

  如今入住康馨家园的老人共有150余位,此间的一切,让我们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家农村敬老院——

微信图片_20230609175523.jpg

  老人们在干净舒适的餐厅享用午餐

  运营方根据老年人缴费渠道和身体状态,将园内划分为三个区块:社会自理老人区、农村五保老人区以及24小时全天侯监护的失能失智照顾专区。

  针对“五保”老人,运营方提供定制化服务:每6位老人配有1位专职护理员,敬老院与县中医院达成医养结合的相关协议,老人住院医药费全部由政府报销。

  为防止老人摔伤,敬老院内的水泥地都铺上了塑胶,走廊内也加装了扶手。屋内卫生间和床都经过专门改造,方便坐轮椅的老人。

W020230609646751711408.jpg

  吴孚郎在接受记者采访

  助老接力棒棒传

  大山深处有未来

  社会幸福不幸福,一个重要因素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习近平同志16年前在屏都敬老院对现场民政干部的谆谆嘱托,他们始终牢记在心、践履在行。如今,让困难老年人过上好日子的接力棒,交到庆元县民政局局长吴孚郎的手上。

  曾经,党委政府关注的是“托底”问题,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基本生存问题;现如今,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保障向全社会的普惠服务转型升级,是当下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吴孚郎一直在思考:山区养老服务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趟出一条路来,打造浙江乃至全国的乡村养老“庆元样板”?他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微信图片_20230609175525.jpg

  老人们在吃饭

  养老强不强,首先看硬件。

  “十三五”期间,庆元县养老基础设施的累计投入高达2.31亿元,新建养老服务设施6.17万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176张,建成了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83家,实现了县乡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全覆盖。

  养老好不好,关键看服务。

  庆元县大胆尝试引入公建民营模式,如导入光大百龄帮的社会化、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带动城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合山区老人留守、空巢等实际情况,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新模式,先后培育金太阳、菇城、满忆人生、联佳馨、同顺等5家专业服务团队,全面社会化运营乡镇(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庆元县已建成22家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购“五合一”服务,建成1家智慧养老院、2家康养联合体,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36张,招聘在岗持证养老护理员95人,为25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爱心理发服务2万人次以上。推动了人人享有多样化、普惠型的基本养老服务,使养老服务在山区同样触手可及。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驱车离开庆元回杭的途中,我们脑海里不断浮现当年总书记为屏都镇敬老院老人炒菜的感人场景。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免费体检、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部免费……浙江把完善大社保体系作为建设“平安浙江”重要内容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百年来,中国人期盼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在之江大地一步步变成现实,而这正是“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编辑: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千百年来,中国人期盼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在之江大地一步步变成现实,而这正是“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