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商挑选青蟹。 徐龙飞 摄
青蟹是温州人民餐桌上的常客,往年市场上常以宁波三门青蟹为主,在清明节前后上市。而在龙湾,由瓯飞自养区产出的青蟹,不仅质量不输三门青蟹,上市时间更是提早近一个月。
这种优质青蟹,竟然是一家工程建设公司养出来的。
“人放天养”模式养出优质青蟹
从瓯飞围垦工程的入口,再驱车十几分钟,就是占地面积3.06万亩的瓯飞自养区。
瓯飞集团对瓯飞自养区产出的鲈鱼、对虾及青蟹,提出了“瓯飞三宝”的概念,其中优质青蟹更是“王冠上的明珠”,深受市场喜爱。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主任陈琛告诉记者,瓯飞青蟹品质的优秀,体现在肉质清甜紧实,口感出众,主要原因是“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获得成功。
自养区巨大的养殖面积,在全国都属于前列,这为青蟹的生长提供了最接近野生的环境,而且自养区不投喂饲料,任由青蟹自然生长。而永兴基地还在水域内投放各种贝苗、鱼苗,不为捕捞,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青蟹提供天然饲料。
同时,基地也为瓯飞自养区提供优质青蟹苗,并为其编制养殖方案,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保证了青蟹品质的优良。
在自养区的卸货码头上,记者看到渔民正在一筐筐地搬运青蟹,这些青蟹个个肥硕健壮,重量全部在一斤以上。周围已经围了一群采购商,一斤170元的价格仍是供不应求。
“目前日产300斤左右,上了码头就全部卖掉。”瓯飞砂石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如栋告诉记者,目前青蟹主要销往永强、瑞安、苍南、台州等地,市区也有少量供应。
“这里的蟹都是一斤以上,而且上市早,质量又有保证。”一个正忙着挑选青蟹的经销商告诉记者。
工程建设公司 实现华丽转型
魏如栋在2019年前想不到,他一个搞工程建设的,竟然要转型去做养殖业务。
瓯飞一期围垦工程(北片)开工于2013年,瓯飞砂石料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的石料供应,2019年工程完工验收。但由于政策原因,部分水域暂时进入了围而不填的状态。
“水域长期闲置,周边渔民自发前来养鱼捕鱼,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魏如栋说。同时,为了提高瓯飞水域的利用率,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2019年起,公司根据瓯飞集团的部署,开始转型,承担起了围区养殖业务。
除了将部分水域承包出去外,公司更是决定从头学起,划出了3.06万亩水域作为自养区,养殖海蜇及鱼虾蟹等海产品。
公司确立了生态环保排在第一位的工作原则,为此提出了五大环保主要措施:不破坏原有涂面生物链基本结构;养殖品种科学选择;不投饲料,人放天养;选择有资质单位,定期进行检测;养殖品种投放密度严格控制。于是在2022年,公司和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开展了深入合作,探索“人放天养”养殖模式。
一步一个脚印下,公司海产品营收从2019年的从零起步,到2020年的600万元,2021年的700万元,再到2022年的1800万元,取得了可喜成绩,2022年年产348万斤海蜇,鱼虾蟹16万斤,实现了国有企业的跨界转型。
公司渔民取得更多收入
海产品的丰收,让瓯飞集团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也让渔民们有了更多收入。
林圣才和妻子两人来自台州临海,2021年11月份来自养区工作。“刚开始收入不多,有时候渔船油钱都平不掉,心里犯嘀咕。”林圣才说。
2022年,瓯飞砂石料有限公司将渔民收入和产出直接挂钩,并且开始了“人放天养”,他的收入节节攀升,心也放到了肚子里。
“之前我和老婆每个人一年15万元不到,去年一个人有20万元。”林圣才开心地说:“这里的青蟹质量好,我们亲友请客吃饭,都说这个是瓯飞捕上来的,好吃!”
像林圣才这样来自外地的渔民共有14人,此外,养殖区原有的本地渔民共有12人,从事海蜇养殖。所有渔民的平均年收入,都在16万元左右。
“在这里工作好,苗种什么的,我们都不用管,只用出捕捞工具,解决自己吃饭就行了,捕得越多赚得越多。”林圣才说,“这个海域大得很,希望公司多投点苗,海里面还能养好多东西。”
今年,瓯飞砂石料有限公司将和永兴基地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苗种投入,将陆续投入6000万元尾海蜇苗,250万尾青蟹苗等苗种,进一步加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