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2-05-31 14: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易开刚 傅嘉艺 编辑 章忻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举措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浙江从开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凸显特色、加强转化、效益显著”的乡村名片,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浙江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文化能否赋能乡村振兴,首先在于文化是什么,能否加以呈现和转化。我国的乡村很多,能不能提炼出本乡村的特色历史文化并加以解码和转化,是乡村文化能否赋能乡村振兴的前提。因此,各乡村应组织力量尤其是村中乡贤和祖辈力量,尽可能真实解读好在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乡村文化,结合数字化改造和乡村旅游开发,将文化进行创新性开发和创造性转化。此外,还必须选择适宜的文化产业加以植入和发展,才能让乡村产生真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赋能主体与落地项目。虽然很多乡村都想吸引艺术家、文化企业等入驻,带动乡村发展,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产生效益的却较少。文化产业主体如果长期得不到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支撑,将很难持续发展。真正能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是有情怀、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人士,同时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激励来促进文化主体的发展。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等八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乡村要有产业、百姓要有就业、集体要有收入。各个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不同,规模、基础、结构也不一样,选取什么样的文化产业和主体来赋能,至关重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因村制宜,只有让文化接地气,文化和乡村才能绽放出巨大的力量。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突破理念“桎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要向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奋斗,乡村振兴将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当前,关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几种理念上的“桎梏”:文化是高大上的,只有在城市才能得到发展;乡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美食,和文化没啥关系;乡村“空心化”严重,很难通过文化赋能吸引年轻人和乡贤回归等等。事实上,文化具有多面性,那些生生不息的乡村文化才是乡村最有魅力的底色和底气。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蕴含的人文风景、乡土情感和历史价值。

  突破机制“僵化”。文化能否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找到一个供需适配、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运营机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涉及到政府、文化产业投资者、运营者、村集体、青年人才、村民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能否建立起顺畅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构建一个互促互进、和合共生的生态圈至关重要。在这个生态圈中,政府承担着主动谋划、引导、激励和监管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他主体之间只要本着遵循市场的规则,平等协商、各负其责、共创共享,就能实现主体间的共赢。

  突破人才“困境”。人才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不少乡村出现了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客观上讲,学历高、见识广、能力强的人才绝大多数都在大城市,要吸引这些人才扎根乡村,难度很大。要真正打破人才“难引进、难用好、难留住”的困局,就需要极大改善乡村的公共设施,让年轻人真正看到事业的前景,让乡村真正成为年轻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平台。以事业引人和留人,才能真正引得进人和留得住人。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制胜点

  以特色制胜。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精神,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必须立足于乡村的历史传统与特点。通过在厚重历史底蕴中解码村史文化、寻根溯源,在挖掘民间故事、遗迹典故中,找准文化定位,通过寻访非遗传承人、建设大师工作室、培训乡村工匠等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辨识度较高的乡村传统文化名片。将特色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整理汇总本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筛选极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打造一批乡村文学馆、乡村美术馆等“乡村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塑造“一乡一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对产品进行创新创意设计,提升整体辨识度和品质,使其符合时代特征、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同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型社交平台进行售卖,提升文创产业的附加值。有机融合自然资源、地方文化等乡村特色。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生态,做好山水文章,保存乡土味道。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共享,加强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新型文化产业之间的创意融合,推动各类文化业态与乡村文化资源深度有机融合。加快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高效整合,让乡村文化更有市场服务意识,释放乡村文化资源的体验价值,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产品需求。

  以模式制胜。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建设以自然生态为依托、文化产业为引擎、乡村特色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创新性采取艺术介入、数字赋能等模式,延伸乡村文化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由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盘活乡村资源,打造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强化数字化平台应用。通过建设应用文化产业数字化平台,发挥乡村本土特色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调整并优化特色文化产业结构,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方式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同时,通过耳目一新的科技手法打造新型体验场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营造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乡村文化发展现代化、科技化、高效化。

  以项目落地制胜。项目能否落地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制胜环节,需要乡村群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达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重要性共识,践行始终以群众为主体、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及坚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共同理念,坚持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促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与落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应深入乡村深度调研,了解、尊重乡村的独特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创新转化。在尊重当地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立足乡村自身资源禀赋和自然基础条件,灵活性创新相关文化产业项目,融合文化创意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乡村区域特征、历史特点、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充分满足群众真实需求,创造出真正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产品。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编辑:庞舒青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浙江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