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8日讯(记者 钱祎)GDP从4.7万亿元跃升至7.3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高居各省(区)第一,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96.43%提升至97.25%,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保持零增长,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平安法治与民生改善并进。
五年历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唯实惟先、善谋实干,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彰显,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绘就了“中国之治”的浙江画卷。
精心:标本兼治,
回应群众期待
什么是人们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什么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这些问题的“终极”回答,都落在“大平安”上。
念平安、盼平安、报平安,群众烦心什么就用心解决什么,群众痛恨什么就严厉打击什么,群众的需求始终是社会治理深化的方向。
五年来,浙江老百姓遇到问题,“找个说法”更方便了。
率先探索的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从2019年开始在全省加快建设县级矛调中心,汇集调解力量、部门人员、数据信息,让群众反映诉求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各地的县级矛调中心,升级为社会治理中心,以更规范、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妥善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收获了群众点赞。
五年来,浙江企业遇到烦恼,解决难题更高效了。
率先探索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从2020年开始重塑执法结构,集成执法事项,下移执法重心,打造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整体政府”,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转变为“综合查一次”“一支队伍管执法”,赢得了企业口碑。
今年1月,浙江成为这项改革全国唯一的国家试点,进一步集成服务,带动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要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成果。
一项项改革,擦亮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金名片”,也展现了浙江为民办实事的深厚情怀,当每件民生“小事”都被精心对待,一幅安定和谐的社会图景徐徐展开。站在一体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的新起点上,浙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领域都有满满的获得感。
在经济领域,工程招投标、“套路贷”等专项整治接连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1年首次出现拐点;
在司法领域,诉源治理加快推进,加大滥诉、虚假诉讼等打击力度,2019年浙江法院收案量1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信访领域,渠道全整合、数据全归集的“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线,省、市、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信访总量保持零增长……
群众“小事”就是民生大事。五年间,从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抓起,浙江着眼标本兼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精细:共建共治,
覆盖城市乡村
过去五年,从城市到乡村,33万余名网格员拉起一张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干部群众奔跑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源头,“调小青”“平安大姐”等新志愿者队伍不断涌现……
在浙江,社会治理为什么能不断深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潜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共建共治格局,已在全省各地基本形成。
这是平安意识持续增强的五年。
浙江一年一度召开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向平安考核过关的地方颁鼎。到今年,93个地方捧得平安金鼎,其中3个设区市、39个县(市、区)已连续17年“平安”。
回溯夺鼎之路,越是平安的地方,群众参与的活力越强。蝉联17年“平安区”的金华市婺城区,经验之一便是激发居民自治,开展群防群治。
这是治理经验持续迭代的五年。
经受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考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向“升级版”深化,“传家宝”焕发出全新活力。尤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更进一步形成别具特色的全科网格整体智治新模式,实现“资源在网格集成、任务在网格落实、诉求在网格解决、感情在网格升华”。
基层治理就像“绣花”一样,精细到了每一个角落。
这是群众队伍持续壮大的五年。
通过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浙江充分调动百姓议事、乡贤参事、律师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以个人调解、专业调解、商会和行业协会调解为主的组合型矛盾纠纷化解模式,230余万名群众主动成为平安志愿者,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抗疫期间,这道“一呼百应”的坚固防线,显现出强大作用:吴兴志愿者日夜奋战,仅两天就摸清全区59个社区、50万人“底数”;杭州网格员手绘防疫思维导图,5个关键步骤、10多项分支举措、近百个处置方法,为全省乡村社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黄岩群众有需求时点单,社会组织等代买代办,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起居……
“战”时能打胜仗,平时深耕基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浙江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每个细胞。
精准:整体智治,
化解社会风险
放眼过去五年的浙江,信息化浪潮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乡村社区变了——“智安小区”科技感十足,车辆抓拍系统“雁过留痕”,消防水压监控、充电桩电力监测、火灾烟雾探测器等物联互通,盗窃、电线乱搭等现象越来越少。
城镇变了——“基层治理四平台”高效运转,工作人员借助平台开展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高效的治理方式让寻求帮助的群众“就近跑一次”。
县域变了——“污水管网数字孪生”“农道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件事”等应用全面开花,“公安大脑”“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项目创新实施,为社会治理提供广阔前景。
一子落,满盘活。
在共同富裕的大“棋盘”上,数字化改革这枚关键“棋子”,牵引着浙江探索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整体智治水平跃升,精准化解每一处风险,做到社会治理先行示范。
从治安到“智安”,从管理到智治,浙江率先推出“移动微法院”“浙江解纷码”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应用场景。
新的平台应运而生,绍兴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建立预测预警模型,智能分析可疑电话,计算出疑似受骗者,并依托三级联动预警劝阻机制,及时阻止相关案件发生;
新的方式灵活应变,杭州运用“城市大脑”,在120、119、110等特种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一键启动“一路护航”模式,智能调控红绿灯,实现秒级精准预测,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透过“浙江之窗”,看见“中国之治”。
2021年末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浙江12地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这是五年来标本兼治、共建共治、整体智治的骄人成果,也是下一个五年,浙江争当省域治理“模范生”的自信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