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走在前列,在长三角地区遥遥领先。过去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亮眼,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占比超过90%,创建了146条(个)省级“美丽河湖”,推进了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重金属污染防治。
可以说,我省治水、治气、净土、清废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我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够扎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散乱污”企业治理还需持续加力。
浙江的底色是绿色,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上,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有了新要求——必须跳出现有成绩,厘清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思路,为全面小康增添“绿色”。
要想让污染防治攻坚战赢得漂亮,助力全面小康,前提是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补齐短板,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现对污染物的精准溯源,提高管控的精准性,做到治污对症下药;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治污手段,同时用好科技信息手段,解决好污染物处置监管等难点问题,优化治污流程;不搞治污“一刀切”,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我作为省政协委员,同样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战线上的一份子,在这场攻坚战役中,应主动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积极通过走访、蹲点调研等方式沉到基层一线,掌握一手资料,准确把握全面小康中哪里的“绿色”还不够亮丽,有的放矢,提供更高质量的提案,协助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 (记者 王世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