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6日讯(记者 朱承 姜晓蓉)“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正是需要我们医药企业扛住的时刻。”15日中午,来自金华、衢州代表团医药企业的代表们从疫情带来的变化展开讨论,省人大代表、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祝方猛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与大健康息息相关的生物医药企业成为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
“现在我们不仅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疫情相关的抗生素抗病毒产品,同时紧密开展合作,帮助国内创新药企业研发生产新冠治疗原料药,另外还获得MPP(药品专利池组织)授权生产辉瑞Paxlovid仿制药。要在关键时刻使上劲,离不开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祝方猛代表说。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明显感觉到市场需求在扩大。”省人大代表、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水接过话茬,作为国内外龙头食品企业的糖醇主要供应商,在食品、保健类产品需求量暴增的情况下,上个月该公司部分品类产品销量提升了50%。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他们还将投资1.5亿元建设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但让陈德水代表头疼的是,地处较为偏远的浙西,引人留人是企业的难题,“希望从省级层面设计人才流向引导政策,让更多高科技人才能留住用好。”陈德水代表说。
“目前,不少医药企业在杭州、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省人大代表、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彩菊说,作为一名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医药技术人员,她见证了花园生物一路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却依然面临高端人才短缺的瓶颈。
“其实小地方难以聚集高端人才,根本原因还是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问题。”张彩菊代表建议,地方政府可在引才政策上给中高端人才一定倾斜,“只有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更多优秀人才才会走进来、留下来。”
医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掣肘,是有重大平台,但缺乏配套立项支持。张彩菊代表提到,目前花园生物虽然已获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却难以在政府支持立项名录中找到匹配的条目。“一些重大攻关项目是市场急需,却较少获得资金支持,只能由企业自行研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扩大名录范围。”
省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工艺员杨献听了频频点头。他说,目前我省医药产业中,生产化学药的企业居多,生物医药的占比少。“生物医药药品研发从临床三期到上市大概需要7年至15年,导致企业投入高、效益低,生物医药行业想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这个瓶颈。”
“建议推进药品审批和检验检测机制改革,对高端医疗器械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领域的重大生物医药项目,要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杨献代表说。
祝方猛代表则建议,加大对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补贴扶持力度,尤其是对孵化期的企业。“比如目前所得税加计扣除的政策很好,但由于中小微企业和孵化期企业还没有税收,补贴力度就远远不够,建议政府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