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打破壁垒,资源高效流动

发布时间:2019-03-11 05:47:45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11日讯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也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多次赴苏、浙、皖进行专题调研和实地考察。在他看来,能否形成有效遵循市场规律与发展逻辑的科技研发合作与产业协同,对于加快推动要素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形成新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由科技与体制创新所构成的两轮驱动,已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然而,在走访了不少集团化企业、科技产业园区的中小科技企业后,曹阿民委员发现,当前的顶层设计和有效制度供给,似乎仍存在一些“卡脖子”的瓶颈问题。

  2018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GDP总值达21.1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3.5%,拥有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500家。如能用好这些资源,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势必更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生产要考虑土地、物流、人工成本,肯定哪里低往哪走。所以上海的制造业企业不多,主要集中于研发环节。”曹阿民委员表示,由于三省一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省市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基础有差别,科技发展合作与产业转移的兴趣点也不尽相同。

  地方产业政策体系的衔接不畅、省市之间融合发展的行政壁垒,则成了三省一市在产业合作方面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掣肘。

  “企业将厂房设在哪里,从税收角度看,对企业净利润影响不大,但对各地GDP的贡献却是不一样的。”曹阿民委员发现,产业转移的输出区与输入区存在税收等利益冲突,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和有效的产业协同。

  而在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方面,现有的地方财政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存在项目资金“不能过江”、不能跨过省市行政边界的现实操作难题,导致产、学、研、用一体化高效协同的科技研发体系无法形成。“甚至有些企业在技术研发成熟后,为了享受当地政策,只留下一个办公室,而将生产基地全都迁到了外地。”

  对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快研究设立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协同专项引导资金,并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要求专项资金申请单位所在省市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协同配套,从而解决跨省市重大联合科技研发、重点成果转移转化以及重要产业协同的支持难题。

  “一间办公室、一个留守人”的形式化、低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现象也需要改变。曹阿民委员呼吁,政府应加大对一体化区域内跨省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在内容、有市场需求、有科技含量、有利润空间的科技合作活动得到国家和所在省市的联合资助,打造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有品牌、有实绩、有规模的地方应用科技创新机构网络。

  同时,税务部门也需要研究产业协同中输出区与输入区税收利益合理分配的可行性政策措施。“如果能够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加速资源要素按市场规律高效流动配置,这就是产业协同的‘最高境界’了。”曹阿民委员说。

责任编辑:王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