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期待长三角科研合作“发力”

发布时间:2019-03-12 06:08:2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沈吟

  浙江在线3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些内容令您印象最深?”“报告里涉及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篇幅不少,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很有针对性。”当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道。

  这几天,杨华勇委员围绕长三角区域的高校科研合作有了更具体的思考。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在您看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现在我们国内的科研合作现状如何?

  杨华勇:良好的科研生态,应该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些年国内的科研生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可以改进的地方也还有。现在国内强调竞争的比较多,强调合作的相对比较少。

  比如,目前中国排在前列的高等院校中,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5所都位于长三角区域。这些学校各自都与国外的高校进行了很多合作,但对外的合作多,对内的合作反而相对较少,联系还不够紧密。

  在人才培养上,前面提到的5所高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学科设置既有交叉,又各有所长,地理位置也相对接近。其实这些学校的课程可以进一步地共享开放、实现学分互相承认,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形成教育和科研上的合力。

  记者:您觉得长三角区域的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加强合作,进一步发挥科研优势?

  杨华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我认为不仅要优化经济结构,也要优化科技和教育资源。我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科研和教育资源上有着很多实质性的合作落地,长三角区域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其中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

  这次我带来了一份提案,内容是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长三角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长三角区域有着强有力的科创机构和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比如联合5所高校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区域内形成更有力的团队力量,形成更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从而打造国际领先的科创环境。

  就在2月28日,杭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中心落户萧山区,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新引擎,支撑浙江创新强省战略和大湾区建设。我觉得这也应该放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中去看,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记者:支持科研,需要有充分的保障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您觉得现阶段有哪些“烦苛”需要简除?

  杨华勇:科学研究说到底,是人在做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这点很重要。科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化。有些项目短则一二年,长则五六年。三五年前做的预算到最后可能发生了不少变动,相关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上有时候不要管得太死,否则会牵扯科研人员比较多的精力,不能“一人感冒,全体吃药”。我们在强调公平竞争、科研诚信的同时,也要放开科技人员的手脚,赋予他们更多的创造空间。

  现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了很多好的举措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我希望在基础研究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试点范围能进一步扩大,也希望这些好的举措能尽快落地见效,促进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责任编辑:王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