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为施一公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一层中央大厅北侧开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亮相,他深情讲述了西湖大学的故事。
施一公表示:过去一年,我和我的很多同事全力以赴创建西湖大学。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说:我们的目标,世界一流。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底气?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西湖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仅过去2年,西湖大学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6000多份申请,我们已经从中选聘了近百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其中80%是中国自己培养和输送出去的优秀学子。正是祖国的大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飞跃,我们才得以迎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得以创办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大学!
施一公说:西湖大学创校以来,我们已经接受了社会近万人的慷慨捐助。举个例子,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籍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给我们递上了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他非常支持西湖大学,他带来的是当地华侨华人希望西湖大学助力祖国强大的殷殷期盼。他(这位华侨)动情地说:我们是离祖国很遥远的华夏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希望祖国强大、科教兴国。
施一公表示:所以在此,我希望代表西湖大学,向全社会传达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浙江新闻+】
“对西湖大学,我们拭目以待”
从法属圭亚那出发,经巴黎转机,回到温州老家,再原路返回。周先生算过,一个来回在路上的时间是三天三夜。
如果不是周先生,没有人想到,在位于南美洲与巴西为邻的法国海外省份法属圭亚那,这片热带雨林覆盖、以欧洲航天发射中心闻名的遥远之地,有着30来位华人在默默向西湖大学捐赠。这些华人中有的已是移民二代,有的因历史机缘,离开家乡来到当地经商兴业。而周先生在当地从事着商品零售,他说,每年,大约有5000个集装箱装满货品,从中国运到法属圭亚那。
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小。周先生熟练地用着微信,发来一位又一位当地华侨华人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消息。这得益于他草拟了一段话发在当地的几十个微信群,号召法属圭亚那的华人捐款。在这段话中,他动情地写道:“我们是生活在亚马逊原始森林、大西洋畔,离天最近,离祖国最远的华夏炎黄子孙。喜闻西湖大学惊艳淡妆浓抹像西子,大师云集钱塘、春江,学子遨游书海、天宫……”
即使在法属圭亚那,当地华人华侨创办的媒体也在报道着西湖大学。“我当时想,为什么我们海外华侨不能做一点贡献呢?”周先生说,爱国重教是海外华人华侨的优良传统,“这么一所高起点、建在自己祖国的大学,海外华侨也更应该重视。”
“对西湖大学,我们拭目以待。”与东八区隔着11个小时时差,周先生透过微信语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