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 最新报道 正文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3-10 07:19:00 来源:浙江在线 李攀

  浙江在线北京3月9日电 (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3月9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有14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其中一位是来自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主席杨戌标,他在发言中介绍了浙江10余年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杨戌标委员在发言时说,浙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过“成长的烦恼”。脆弱的生态环境、粗放的发展模式、“低散乱”的产业布局,一度让天也不是那么的蓝、水也不是那么的清。14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最朴素的语言、最鲜明的逻辑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深刻又精辟的阐述。历届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接力践行“两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抓,打出了生态建设组合拳。

  这些年,浙江共治理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提高到84.6%,2017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城乡环境更美了,发展空间更大了。“成绩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在杨戌标委员看来,如今这一幅天蓝、山青、水绿的生态和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清晰展现在世人面前,首先得益于浙江全省上下全力以赴,铆足“一股干劲”,始终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两山”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次,浙江立足实际,不为一时之利所惑,不为一时之速所困,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战略,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建设,从“美丽浙江”到“诗画浙江”建设,以钉钉子的精神绘制生态蓝图。

  在坚守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浙江也注重在实践中创新。杨戌标委员说,在生态整治中,浙江始终坚持源头治理、问题导向,系统性、协同性并进,统筹协调下好“一盘大棋”。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健全的机制,率先建立实施了河长制、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水权交易等制度机制,并以此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责任编辑:王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