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 最新报道 正文

总理记者会上感受中国信心

发布时间:2019-03-16 07:35:0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翁浩浩

  浙江在线北京3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翁浩浩)每年人代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一向被视作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中外媒体渴望从总理的答问中作出解读。而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记者会,同样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信心的窗口。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本报记者也在现场全程亲历。两个半小时,李克强总理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周边外交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整场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始终以一种开放自信的姿态与记者们坦诚沟通。

  一位外媒记者首先提问:“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这位记者朋友喜欢单刀直入,那我也开诚布公。”李克强说:“中国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接下来的问答,绝大多数议题聚焦经济形势与民生保障。李克强总理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并没搞所谓“大水漫灌”,而是采取激发市场活力的措施。

  每年的记者会,简政放权几乎都是必谈的话题。在回答关于营商环境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说:“政府的改革应该是更好地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

  听了总理的回答,记者也感到十分振奋,如果每个人和每个市场主体的创造力都能充分释放,假以时日,中国就会像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何愁没有信心?

  记者会上,全程问答延续了李克强总理一贯的风格——在“拉家常”中展示了他对中国经济走向的深刻思考和判断,传递的同样是信心。比如,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就业难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讲了一个小故事。

  几年前,总理到东北一个中型城市的建设枢纽工地去考察。天气寒冷,工地上农民工在施工。有一位农民工与总理年龄相仿,对话中这位农民工说,希望多加班、多挣钱。原因是家里一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必须努力挣钱使孩子安心学习并且学习好。“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他对下一代、对未来的期待。”李克强总理说。

  这个温馨的故事,令人动容。对于总理的信心,我们又多了一份认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穿越经济周期底部的原动力。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里,就藏着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的密码。

  两个半小时的记者会,让我们读懂了总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仅是建立在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上,更来自于对广大市场主体的创造精神的深刻认知和高度信赖。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经济会始终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稳定之锚’”。

责任编辑:金林杰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