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9日讯 近年来,像保姆这样的家政服务,已走进千家万户。如何提升家政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又怎样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这是住浙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黄廉熙一直关注的话题。
日前,在浙江省政协举行的第十七次民生协商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黄廉熙认为,论坛上大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为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她也想把这些金点子和家政服务发展的鲜活样本带到全国两会上,和来自全国的政协委员们共同探索家政服务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从调研情况来看,浙江省家政服务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随着《浙江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行业扶持政策逐步健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家政服务市场总体规模加速扩容,从业人员素质逐年提高。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行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干部人事处处长胡柯说,目前,家政行业准入制度、企业服务标准等有待规范。
“比如,从业人员技能认证不统一,目前存在家政学校、企业自行培训等资格认证,且培训标准师资教材都不同。”胡柯说。
她建议,尽快制定完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完善有利于推动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项目的地方标准,规范技能认证、颁证。“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每个业态类别至少开展两个试点,提升行业服务标准和规范。”
省政协委员、杭州美通家居集团董事长徐力表示,很多用工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家政服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和诚信,“用工家庭要了解家政人员,很多时候,只能自己花时间去判断,凭个人经验观察考察其人品、能力等。如果政府能建立一个面向用人家庭和家政人员的平台,只要家政人员能出具有效期内提供的平台证明(相当于从业资格),雇主就可以放心使用。”
徐力表示,这个平台证明应当包括: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公安机关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由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信用评定,以及相关延伸信息,如专业清洁、专业育婴、专业护理、专业烹饪等级别评定等。
“只有健全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完善家政行业健康体检制度,才能推动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徐力说。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家政服务业因其“进门入户”的特殊性质,受到了较大冲击。
在对全省111家家政企业的调查统计中,只有3家企业的业务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或增长。人工工资、房租、购买防疫用品、外地员工隔离及待岗的食宿等费用的支出,使得家政服务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明显下降。再加上消费信心和意愿尚未恢复,复工复产明显迟缓于其他行业。
对此,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朱红缨建议,可以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征集优质家政服务企业,向社会发放家政服务消费券,用政府补贴和企业让利来拉动家政市场的恢复发展。
朱红缨还建议,可以加大员工制家政企业的社保补贴力度。“目前我省实际享受到社保补贴的员工制家政企业的比例较低,建议进一步放宽补贴条件,加大补贴力度,将补贴标准从现行的50%提高到70%,补贴最高年限从现行的3年延长到6年。为避免家政企业产生社保补贴依赖,补贴可采取逐年递减的方式进行。”
浙江省家庭服务协会会长、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也建议,切实减轻家政企业负担,“家政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轻资产,没有抵押物,但是企业要有大发展就要有大投入。建议政府能够在贷款、贴息方面给予专项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负担。”
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衢州保姆”和“常山阿姨”吧?在省内的家政服务业里,这可是两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在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也通过网络远程协商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发展经验。
“2016年11月,我刚担任常山县委书记不久,就接到一位朋友电话,请我帮助找个保姆。当时我就觉得非常有必要重视保姆的培训与就业,于是建立了‘常山阿姨’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叶美峰说,常山是劳务输出大县,有非常好的保姆基础,口碑一直都很好,“平常,我们习惯管保姆叫阿姨,这样听起来更温情一些。”
那么,“常山阿姨”为何能够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叶美峰介绍说,“常山阿姨”的组织化程度很高,他们都有个人档案,政府会为每个阿姨的信用背书担保。而且,阿姨们都经过专业培训,通过与浙江树人大学合作,建立“常山阿姨”培训学院,进行常态化培训。通过技能鉴定,还将“常山阿姨”分为初级“简单劳务型”、中级“知识技能型”和高级“综合管家型”,可以有针对性地为雇主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常山阿姨’实行的是AB岗机制,三户家庭共用四个保姆,如果A岗出现不能服务的情况,B岗马上可以接替,这样一来,就能确保一年365天高质量全方位服务不间断。” 叶美峰说。
目前,“常山阿姨”品牌已经探索出一整套成熟、规范、可复制的标准体系,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家政服务学历教育、信用体系、省级实训基地和认证中心建设。
这些发展经验,或许可以为全省的家政服务业提供参考样本,通过学习和探索,不断培育更多的浙江家政服务品牌。
这次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和以往一样,黄廉熙要准备不少提案建议。在笔记本上,她着重记录了“保姆”这个话题,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去讨论。
“浙江在这方面其实有很多‘金点子’和‘活样本’,我也想和来自全国的政协委员们共同探索家政服务业长期发展中的无限可能。”
采访中,黄廉熙委员围绕规范发展家政服务行业,谈了自己的四点看法:
一是健全家政服务行业规范。
针对家政服务行业门槛低、职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建议研究制定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鼓励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建立家政服务行业准入制度。
二是健全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
家政机构对家政从业人员身份信息真实性、从业经验无从核实,又缺乏后续服务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消费者、家政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信任缺失。建议加快全省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尽早建立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
三是健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并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家政服务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及法律纠纷。
四是健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体检制度。
制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准,加大体检费用政府补助力度,在疫情防控“健康码”基础上,总结推广绍兴、金华等地家政服务人员“安心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