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先。突出民生导向、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是一个高频词。
在疫情冲击下,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受到影响,民生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社会关注度也更为高涨。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代表委员们表示,在这特殊时期,一定要聚焦群众关切,答好民生答卷,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稳岗就业为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置于首位。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关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目标的提出,更彰显了政府稳岗就业的决心和信心。“就业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陈小平委员说,推动稳岗就业,首先必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人群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疫情期间,浙江持续开展“云招聘”,并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通返浙复工专列,这些举措为重点群体解决了就业难题,为全国稳岗就业大局作出了贡献。
陈小平委员说,企业不仅构成了市场主体,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接下来,要综合运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等举措,着重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同样十分关注就业形势。今年参会他带来的其中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扶持,“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与职业性,本质上是一种技能教育、就业教育。”他说。在赴京参会前两天,罗卫东委员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个好消息,浙大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景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们在当地援建的职教园区,帮助了很多孩子就业,让他们的家庭实现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罗卫东委员认为,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中西部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就业和脱贫攻坚压力更大,加强职业教育扶持对稳岗就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此,他建议,国家要对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实训中心给予补贴,或让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对接,提供更好的实训设施。
公共服务惠民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教育、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的基础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这份坚定,让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罗建红倍感振奋。
在他看来,健康,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应有之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罗建红委员此次带来的一份提案也与此相关,他建议,应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依托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信息平台和机制,精准识别、及时发现可能因病致贫返贫的救助对象。此外,还需进一步健全“大病筛查”制度、完善农村大病重病救助体系等,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在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柯建华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底线的“刻度”抬得更高,“民生保障归根到底要落实在群众关心的小事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共服务做得更精准、更精细。”
平安建设安民
就业收入、生活成本、环境状况等都是民生的“参数”,而平安是基础,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相连。
社会矛盾纠纷能否处理得早、化解得了,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特别有感触,“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德清县下访,接待群众来访;我们始终牢记他‘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的要求,把这些写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厅的醒目位置,让群众一进门就能看见。”
孙国文代表认为,解决了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的问题后,还要主动倾听老百姓为什么“找说法”,“这就需要用好大数据,比如我们村正在建设‘数字乡村一张图’,遇到问题及时处置。”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需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作为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我们要将这个要求落实到市一级,从各领域各环节、网上网下、内部外部、显性潜在、可预见不可预见等多个视角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提前做好各项预案和措施准备,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体系。”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近年来,绍兴围绕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深入开展“枫桥式”县(市、区)、“枫桥式”乡镇(街道)、“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系列创建为抓手,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绍兴,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顺利夺得浙江“平安金鼎”。
“防范化解风险是一场持久战,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巩固提升平安建设成效,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共建共享,强化底线思维,完善精密智控举措,守好‘大门’和‘小门’,确保‘两手硬、两战赢’,让老百姓更真切感受到生活安心顺心舒心。”马卫光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