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批批标志性工程凝结着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本网《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今起推出“标志性工程巡礼”系列报道,记者前往全省各地,探寻重大工程的建设故事,集中展现之江儿女的杰出创造。
浙江在线8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通讯员 苏导杰)青山座座、绿水依依、道路宽阔、屋舍俨然,走进如今的浙江乡村,处处风光无限。
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因一项生态民生工程而起。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发轫于之江大地,计划从浙江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又称“千万工程”。
美丽乡村,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发展,为浙江大地万千美丽乡村注入无限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还以扎实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近日,记者随着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标志性工程巡礼”主题采访走访数个浙江乡村,追寻浙江美丽乡村的印记。
浙江省乡村美景(丽水市遂昌县马头村)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
景美
造就乡村美丽环境
泾口村,隶属于绍兴市越城区陶堰镇。走进村中,沥青铺设的泾张公路宽阔整洁,公园内绿植繁茂。站在高处远眺,村里田园、民居、湖泊错落有致,宛若一个大花园。
十几年前,村里的风貌却是另一番景象。 “2002年以前,村子里私搭的窝棚到处有,村道是泥巴路,到处养猪养鸡,苍蝇乱飞……”泾口村党总支书记俞建刚回忆。
2000年以前,浙江工业发展迅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泾口村的问题,浙江不少乡村都存在。在湖州长兴,因蓄电池等高污染产业,村民要戴着口罩才敢出门;在杭州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就垃圾乱飞;在杭州淳安县下姜村,村里150多个露天厕所臭气弥漫……
2003年6月,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浙江在全省实施“千万工程”,在全省乡村范围内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等行动。借助“千万工程”的契机,2003年开始,泾口村有序推进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专项行动。16年稳步推进,如今,村里水变清了,山变美了,俨然成了美丽的代名词。
针对农村环境,浙江在乡村全域推进三大革命,包括“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 “以污水处理为例,许多村庄三五户村民合建一个污水池,家家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池中,通过简处理净化后,排出的水污染指标去除率大大提高,很多还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邵晨曲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浙江全省建制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99.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97%。
16年久久为功,浙江省以“千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丰硕成果。在宁波奉化滕头村,村中溪面上悠闲地飘着摇橹船,成群白鸽从头顶飞过;在金华永康市双溪村,林荫小径密布,步道凉亭相间;在杭州桐庐环溪村,街巷洁静,民居掩映于绿草鲜花间……
通过“千万工程”,浙江广大农村地区处处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为农村地区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网红”石碑 浙江在线记者 董旭明 摄
民富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千万工程”让脏乱差的农村渐渐变美,但光“美”还不够。2010年,浙江做出建设美丽乡村部署,作为深化“千万工程”主要抓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美起来了,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走进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竹海摇曳,绿水逶迤,美丽的风景令人沉醉,一波又一波游客络绎不绝,争相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网红”石碑前合影。
然而,上世纪90年代,背靠矿山的余村曾经凭借“开山挖矿”谋出路。开矿生产让环境倍受破坏。一进村,人们面对的就是烟尘灰土和机器轰鸣。当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余村痛定思痛,决定封山护林、保护环境。
历经10年变迁,余村彻底变了样,凭借优美的环境,村中发展起河道漂流、户外拓展、果蔬采摘等休闲旅游项目。2018年,余村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参观者和游客达8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47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4688元。
“美丽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不但要让浙江乡村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还要让农民群众摸得到实惠。”邵晨曲说。
在海盐县,曾因生猪养殖让境内河道污染严重。通过开展“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海盐乡村养殖户走上了转产转业、绿色发展之路。
在文成,利用乡村优势,投缘花海农业观光园、邱老汉生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投产后,迅速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在“水晶之都”浦江县,一场水晶产业整治行动让水晶作坊污水直排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还倒逼生产方式改进,实现产业升级。如今,浦阳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目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美丽经济”, 已创建A级景区村庄4876个。杭州的“农家乐”、象山的“中国渔村”、龙泉的“青瓷小镇”等一批浙江乡村品牌享誉省内外。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162个,农家乐经营户2.21万户,营业收入427.7亿元。
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业为基,“千万工程”让浙江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
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天姥村文化礼堂演出活动 绍兴市文化馆 供图
村兴
提升乡村乡风文明
近日,走进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天姥村,村里的文化礼堂正在上演一出文艺演出惠民活动。优美的舞蹈《映山红》寄托着对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新昌调腔表演《下金山》展现着浓郁的地域特色,绍兴民间空竹秀《中国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现场,精湛的演出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
在浙江,“千万工程”持续推进,让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民的身心也有了寄托。
从2012年起,“千万工程”进入深化提升阶段,全省把推动“以文化人”和加强公共服务作为“千万工程”的两翼,在农村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在浙江,许多村庄把旧祠堂、闲置校舍、废弃公用建筑等,改建成文化礼堂,宣讲政策、陈列村史、集体议事,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家园和心灵归所。
在嘉兴市桐乡市高桥街道越丰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文化礼堂中,“百姓议事会”“ 道德评判团”等村民民主议事活动总是定期举行,村民们自己的事情大伙讨论着办。
在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村里的兽医站变成游客中心和文化礼堂,卫生站变成同济大学美丽乡村实践基地,职工宿舍变成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讲堂。不定期的活动,让村民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走进村里的文化礼堂,一楼是多幅图片展示村子由穷到富的历程,二楼则摆着许多村民生产生活的老物件,提醒着村民们不忘初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内共建设了10966家农村文化礼堂,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同时,全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发展,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目前,全省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农村用电户户通。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要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通过深化提升‘千万工程‘’,浙江乡村不断提振农民群众干的精气神,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美丽灵魂。”邵晨曲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标志性工程巡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