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浙江在线杭州8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8月5日下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温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州对中国来说,是一座极具时代符号意义的城市。”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说。
从1980年代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取得风向标式的辉煌,到一度沉寂、备受质疑,再到如今奋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艰难曲折的征程,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瓯越大地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拿到了正式营业执照。那张由温州鼓楼工商所发出的营业执照上,用毛笔正楷字书写、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宣告了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在温州诞生。(浙江在线记者 施雄风 摄)
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
改革开放的先锋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焦点,在温州。
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温州,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这一以是民本经济是本质、市场经济是精髓、实体经济是基石、有限有为有效政府是内核的模式不仅为温州创造了许多改革奇迹,更成为解读与剖析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全民富裕为最终诉求的中国改革的最典型样本。
“温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发展自己,实现了富民与强市的统一。”姚高员在发布会上说。
数据显示,温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亿元跃升到去年的6006亿元,总量排全国所有城市第35位;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3亿元跃升到去年的89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1981年的477元、113元跃升到去年的5.6万元、2.7万元,主要指标实现成百上千倍增长,城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取得风向标式的辉煌。”姚高员说。
1984年7月,南存辉创办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正泰集团前身)。以此为标志,初步完成经营经验积累,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泰集团供图)
独步天下的“温商群体”
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
1984年7月,一位名叫南存辉的修鞋匠靠着老屋抵押的5万元贷款,和朋友办了一家开关厂。当年在柳市镇上破屋中捣鼓开关的21岁少年不知道,34年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将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长篇报道。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的“四千精神”第一次被提及——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此后,温州的“四千精神”逐渐成为浙江的“四千精神”。
《解放日报》截图(来源:解放日报)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敢为人先、永不言败。血液里流淌着“义利并举”的重商文化基因的温州人,在计划经济体制刚刚被打破时,就率先吃起了“螃蟹”,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气毅力,在市场经济从萌芽到走向成熟的历练中,与市场大潮展开搏击,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座社会集资建设的机场、第一批民营企业投资的高铁……
温州人无远弗届,飘洒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生根发芽出商业的繁茂:目前,近70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有38万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268个城市建立温州商会,每9个温州人就有一位经商办企业。
发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
再次喊出“民营经济看温州”
不可否认,温州一度落寞。
“2012年前后的局部金融风波重创了温州的发展,引发了外界对‘温州模式行不行’‘温州发展怎么了’的质疑,唱衰温州的声音一时兴起。”发布会上,姚高员语调沉稳。“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温州已经走出低谷,越过拐点,呈现持续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2018年,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获批后,温州谋划推出80条新政和146条具体举措,目前已经有113项落地实施,一批首创性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设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家节”,再次喊出了“民营经济看温州”的响亮口号。
如今的温州,实现了金融生态、城市信用、实体经济、发展信心“四个回归”。一批大集团、强企业在逆势中成长,涌现了年产值2600亿、新跻身世界500强的青山控股集团等龙头企业。
据姚高员介绍,温州经济已连续16个季度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且稳定在7.5%-8.5%的区间,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增速全省第二;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外贸出口逆势增长16.1%,增速全省第二;金融领域已经实现“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的转变,不良贷款率从最高时的4.69%下降至目前的1.11%。
温州城市风光(图源自视觉中国)
大破大立实现城市蝶变
创新破题实现动能转换
如今,一个个城市新地标、一条条交通新干线,正在不断刷新温州的城市颜值。
针对“半城市化”突出问题,温州推进“大拆大整”,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拆掉中心城区108个城中村,腾出3.6万亩土地空间,相当于建成区十分之一面积;联动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投入1500亿元,精心打造瓯江两岸、塘河两岸、中央绿轴、三垟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两线三片”亮点区块标志性项目;五年投资2300亿元,构筑“521”交通圈,全国首创的市域铁路S1线建成投用,新改造的温州机场跻身千万级行列……
“打火机”“眼镜”等中低端制造业也逐步注入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升级。现在,温州已成为第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大、国科大、华中科大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在温州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北斗产业基地、阿里巴巴、唯品会等重大项目落户温州。2018年,温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增量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均居全省第一,近三年每年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温州也自觉主动地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国、全省的战略框架下谋划和推进,努力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通过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温州创办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全国地级市中最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携手上海嘉定共建深度融合示范区;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中搭平台,主动承担30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2018年获批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今年新增出口交易额30亿美元,为全省外贸出口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去年在全国297个城市中营商环境排名第26位,小微企业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一……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山色异朝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正确,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正确。”总书记还饱含深情地说:“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