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小黄鱼,又名小鲜、黄花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许多人都有体会,这些年买到的小黄鱼,个头越来越小,味道似乎也不如过去好了。
这是普通食客的直观印象,作为长期从事海洋动物繁殖、养殖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专家,楼宝却对此有着更痛心的领悟:由于过度捕捞,市面上的小黄鱼主体已经从过去的3-7龄鱼,变成了1-2龄鱼,连3龄鱼都很少。重量也从以前的每条三四两,降到了现在的每条一两多。
“虽然目前小黄鱼的产量还比较大,但种群结构已经改变了。以前2龄鱼才性成熟,现在1龄鱼就成熟了,这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产生的‘进化’。如果过度、无序的捕捞继续下去,这个种群的结构可能就面临崩溃。”楼宝说。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6月10日,由他担任项目组长的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高品质小黄鱼规模化养殖技术开发”通过了阶段性现场验收,这标志着小黄鱼的规模化繁育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下一步小黄鱼养殖产业化的推进,不久的将来,即使在休渔期,水产市场上,小黄鱼也不会断档了。
“这次省党代会报告中,多处提到保护海洋生态,修复浙江渔场,统筹抓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在保护海洋、修复渔场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而这次大会传递出的精神,让我看到了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楼宝说。
刚参加工作时,楼宝曾在所里老师的带领下,做过多年中国对虾围捕调查。“我们在象山港内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形成了中国对虾的一个自然种群。如果保护得当,它就能一代代地循环繁衍下去。可惜由于过度捕捞等多种原因,这个种群最终又消失了。”多年的海洋水产研究生涯,楼宝见证了许多这样的悲剧,而在他看来,浙江省近年来大力保护海洋资源的大环境,使像他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就拿小黄鱼人工养殖来说。休渔期偷捕是因为利益驱使,如果人工养殖的小黄鱼在禁渔期也能大量上市,填补水产空白,拉低价格,肯定能有力遏制偷捕现象。”楼宝认为,保护海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海洋为人类造福。“用强力手段保护了资源,却让百姓无鱼可吃,我想这样的保护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我们工作的价值,就在这里。”楼宝说,这也是大会报告提出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