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由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中国城市水利学会、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水文化学术报告会在绍兴召开。可能连主办者都没有想到,报告会开场不久,关于“运河”的话题,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热烈讨论。
京杭大运河“名不副实”?
当天的学术报告会上,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首先发言,他详细介绍并评价了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主要内容如下:
浙东运河是我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先秦时期,在邗沟、鸿沟等知名运河问世前,钱塘江南岸的浙东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山阴故水道”。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条古运河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全长为20余公里。
到了晋代,一位叫贺循的地方官员组织民众疏凿了一条从萧山西兴到绍兴的运河(50余公里)。这条西兴运河与“山阴故水道”相连,形成了浙东运河的基本骨架。
再后来到了隋代,以洛阳为中心东北方向连接到北京(涿郡),东南方向连接到杭州的著名大运河问世了。
由于浙东运河早就存在,所以,连接到杭州的隋代大运河,事实上已经与钱塘江对岸的浙东运河隔江相连。前些年,有人研究唐诗,发现《全唐诗》2200余位作者中,有380多位诗人曾游历浙东,留下诗作。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浙东有一条“唐诗之路”,其实,这条“路”的主体就是浙东运河。所以,大运河自问世之日起就与浙东运河隔江相连。
今天,大运河虽然与北京已经不相连(山东境内的部分河道已经湮废),但是,与浙东运河则保持了更紧密联系,随着三堡大型船闸的建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之间,过往的船只大大增加。扬州、常州、苏州、杭州的船,越过钱塘江去绍兴,去宁波;而宁波、绍兴的船越过钱塘江可去浙北、江苏等地。
因此,陈桥驿先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京杭大运河的名称,其实一直与实际不符,事实上,它应该称“京甬运河”。接着,他又进一步介绍浙东运河,“从萧山西兴延伸到上虞通明坝,这段100多公里的水道,的确是人工疏凿的运河,但是,从上虞通明坝到宁波这段100余公里水道则是天然河道,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京杭运河’是‘京绍运河’。因为上虞也是绍兴嘛!”
钱塘江是否隔断了运河?
陈桥驿先生的学术报告刚结束,台下就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一位专家发问:“历史上钱塘江下游很难行船,京杭运河与浙东运河虽然隔江相望,但是它们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不能相互通航,所以,这是两条彼此独立的运河,当然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河名。”
结果,这一发问却又被另一位专家“接住”。钱塘江河口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钱塘江志》副主编周潮生说:“钱塘江北岸有五代时建的龙山闸;钱塘江南岸有北宋时建的西兴闸。两岸都建有船闸,怎么会不能通航?钱塘江两岸的运河应该是可以相互通航的。”
有学者则认为:钱塘江自古就有涌潮,会夹带大量的泥沙进入船闸,从而影响到船闸的使用。而钱塘江河流的改道,也会影响到两岸船闸的利用。但是,即使没有船闸,古人也可以利用牛马将运河中的船拖入到钱塘江中。
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严军说:“即使在近代,钱塘江旁还有牛马拖拉船只进出江河的现象。前不久,有媒体就刊发过此类老照片。”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周魁一先生,则讲到南宋皇帝死后,遗体都是运到绍兴的攒宫(即今天所说的“宋六陵”)去安葬的。“走的就是越过钱塘江,进入浙东运河的路线”。周魁一认为:钱塘江虽然很凶险,但是,两岸之间的通航应该还是可以的。
既然,从古到今,浙东运河与大运河一直是可以通航的,那么,为什么会冒出“京杭运河”的名称,却不是“京甬运河”、“京绍运河”的称呼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主任谭徐明说:“这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弄明白。”她认为:出现“京杭运河”的名称可能与运河的分级管理有关,京杭大运河是由当时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建造、维护,又是长期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护卫。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是南粮北运的大动脉,是当时封建王朝的生命线,自然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自然就会有专门的名称。很明显,由地方官员开凿、管理的浙东运河,就与京杭运河不在一个等级上。”
虽然,这一结论缺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但是,却点出了问题的本质:历史地名是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
查阅运河文化资料,我们发现,作为历史名称的“京杭运河”,往往被表述为“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显然,这是指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
运河文化,我们知道得还太少
会议期间,笔者采访了陈桥驿先生。他说:“其实,‘京杭运河’是一个历史名称,其间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作的学术报告,不是要否定‘京杭运河’这一历史名称,而主要是想提醒人们,不要一讲到运河,就认为中国只有京杭大运河,就认为中国的运河只有1700多公里,就认为运河只延伸到钱塘江北岸。其实,隋唐时期的运河远远不止1700多公里(隋唐运河全长达2000多公里),大运河的南端也没有被阻隔在钱塘江北岸。但是,有关这方面的运河文化知识,知道的人很少,即使在浙江,也有许多人不知道在钱塘江南岸还有一条通往宁波的浙东运河,更不用说在全国了。我们作为专家学者,不仅要研究运河,更要担负起运河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
不少专家也认为,现在许多人只知道中国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全面的。主要的原因是:不少科普图书,甚至有的教材在介绍大运河时采取了简单化的做法。
谭徐明主任说:“其实,中国的大运河文化包括:早期运河、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等,但是,以前对京杭运河的宣传比较多,其他运河文化介绍得很少,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次来绍兴,发现当地有关部门出资保护运河古迹,并建立起会聚浙东运河文化的运河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样一方面保护了运河的古老文化;另一方面也让参观者直接接触古老运河,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还是全国文保单位,看了这样的实物,就一定会加深人们对浙东运河的印象。”
陈桥驿先生还认为:在浙东运河的研究上,我们做得也很不够。其实,在南宋,浙东运河就是南宋王朝的生命线,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当时,杭州与绍兴的联系、杭州与海外的联系都是靠浙东运河在起作用。到了明代,宁波更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许多海外商客都是通过浙东运河深入内地。但是,长期以来,运河研究的重点是落在漕粮的运输上,研究的目光也几乎都落在国内。其实,历史上,大运河的南端一直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大运河实际上承载着对外交往的厚重文化!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研究大运河文化新的重要课题。在注重运河文化保护的今天,在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我们既要进一步研究运河,更要进一步普及运河文化的知识。让我们的后代能全面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祖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