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跟随杭州邮政局秋涛北路投递部的投递员唐雪良奔波各小区,为住户送报刊
清晨,一个投递员的三小时
编者按: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默默地工作在我们身边,用辛勤的汗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今起推出《我们身边的劳动者》系列报道,由本报记者跟随一位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亲身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的辛勤劳动。
早上4时30分,我在睡梦中被预设的闹钟“揪”起,迅速骑车直奔杭州邮政局秋涛北路投递部,跟随投递员唐雪良去完成晨间的报刊投递工作,体验他工作的不易。天还没有亮,尽管我穿着一件厚厚的外套,但晨间的凉风还是吹得我打了个寒颤。
10多分钟后,当我到投递部时,这里已是灯火通明。一辆运报车“嘎”地停在装卸口,两名接报员一路小跑着上前卸报。在二楼投递组,只见300多平方米的报班工场里,10多位晨间报刊投递员全部站立着,各自埋头套报、叠报,紧张得来不及喝口水、说句话……
投递组长龚宝荣告诉我,38岁的唐雪良来自衢州,是3个投递员的替班,其他投递员各管一片,他一个人要负责3个片、近千户人家的报刊投递,担子不轻。
唐雪良个子不高,黑瘦的脸上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有10多年党龄的他是投递部的骨干。在分拣台上,他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他负责投递的300余份报纸已处理完毕。
今天,他负责投递的是景芳二区、四区及附近两条马路的沿街单位,需要分发报刊372份。6时20分,唐雪良穿着绿色制服,骑车驮着50多公斤的报刊邮袋出发了。10多分钟后,在景芳1幢3单元,他投下了第一份《浙江日报》。
20分钟后,唐雪良便热得脱下了外套。“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投递工作要累得多。早先报刊订户主要是单位,没有严格的投递时间规定,现在订户是个人,不但点多面广,而且必须按规定在8时前投递到户。有时为了送一份报纸,就要多跑好几里路”,小唐一边熟练地把报纸投进住户的报箱,一边说。我发现,唐雪良每往信箱里塞一份报纸,都用小指头细心地把报纸推进去。“如果不塞进去,报纸可能会丢掉。”他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