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边防神速武警八名武警官兵飞也似的奔出营房,在警车前迅速排成了一条直线。
警车向码头直驶而去———4月23日早上10点26分,舟山沈家门边防派出所接到海上110报警称,沈家门码头外不远处有两艘船起了纠纷,不甘示弱的双方正拿着马刀、斧头、啤酒瓶等对峙着!
警车赶到码头,武警官兵们跳上了一艘早已准备好的快艇。
快艇乘风破浪而去,武警官兵们一个个腰杆笔挺保持着缄默,截然不同于刚才在营房中谈笑风生的样子。
半小时后,两艘相距约20米的钢质渔轮出现在视野中。
靠近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艘船上的渔民手持各式器械站在船头,喝骂声清晰可闻。船则越驶越近,船头对峙双方扬起武器,绷紧面容……
“你们干什么?”领队的武警高声喊道。
一看到武警快艇靠近,双方立刻垂下了手中器械,并停止了喝骂。
武警战士缴下双方的凶器后,另一艘渔轮开到现场。那是舟山一带海域专司海上纠纷调解的“老娘舅船”。
“中午一起去喝酒吧。”“老娘舅船”的老大向争执双方船老大发出了邀请,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大家往码头返回。
以上,就是记者亲自目睹并经历的一幕。
12条人命考验“平安渔场”“海上一点都不比陆地上好管!”沈家门边防站的许佰军参谋长望着窗外的大海感叹道。
作为全国著名的渔场,每逢渔汛期间,来自江苏、山东、福建等省及浙江宁波、台州、温州、舟山等地区的渔船近5000艘,由此带来复杂的治安形势。
于是,在2000年,边防派出所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海上110”社会联动机制。
“对刚才那起纠纷的处理,就可以显出海上110社会联动机制的作用。”许佰军介绍说,在整个联动机制体系中,普陀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政法委负责人,公安分局长是正副组长,边防、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也都参与这个联动机制,全区在有限的财力下置办了42艘处警船,24小时值班等待处警。
许佰军说,这个机制意味着治安由单一的部门职能转化成了政府社会的共同行为,借助社会力量、集体优势才能掌控复杂的海上治安格局。
而2002年9月18日的一起成功的救险行动,坚定了普陀区上下对海上110联动机制的信心。
那一天,海上110接到报警称,浙普渔23120号船在东极附近海域触礁,船上有12名垂钓者处于极端危险中。
从沈家门出发赶到东极要3个多小时,出动边防救援显然来不及了。
按照“海上110”社会联动机制的要求,警情通报给了东极镇“海上110”社会联动办公室,该镇立即指令处警船出警,及时解救了船只和人员。
民间力量化解海上纠纷在整个海上110社会联动机制中,有一群不属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但似乎比“任何职能部门都管用”的人。
44岁的翁伟明,16岁出海,21年海上生涯,如今已是普陀塘头村的村支书,尽管已经7年没有下海,但他却是舟山的第一批“省级名老大”之一。
普陀区委的同志介绍说,在翁伟明手上调处过的海上纠纷不下50起。
翁伟明说,在海上船与船之间最容易发生的纠纷是拖网纠缠在一起。
“渔民性子烈,一发生纠纷很容易变成群殴,甚至闹出人命。”翁伟明说。他曾见过一起十几艘渔船群殴的场面。但渔民对于有威信的船老大却是非常敬仰,名老大驾驶的船也因此被称为“老娘舅船”。
翁伟明说,一般发生纠纷时,只要“老娘舅船”赶到现场,就能马上控制局面。由于“老娘舅船”的特殊身份,一般当地渔船都会很给面子,马上停手。而不晓内情的外地渔船一见对方停手,自然不会继续纠缠。
“海上的规矩可多着呢。”翁伟明笑着说。只要争斗双方一停手,他们作为调解人就会邀请双方坐下来喝酒聚会,讲清楚事情真相,断个是非曲直———更多的时候很难说谁对谁错。
一来二往,纠纷双方反倒成了朋友,下次在海上碰到时,绝对不会再动手。
渔民会说,那些是跟我们一起喝过酒的人,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