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浮宫版画展刚刚结束,昨天,卢浮宫等20多家法国博物馆的87件雕塑名作的复制品在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观众见面。其中原作“年纪”最大的雕塑,可以追溯到40个世纪前。这次展览被称为杭州有史以来最高档次的一次雕塑展。但是,多数观众表现出对雕塑的不理解和迷惑,现场义务讲解员也语焉不详。
展品:虽系复制也很珍贵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系列:古埃及雕塑,古罗马、高卢雕塑,古希腊雕塑,以及法国中世纪雕塑,全部是由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提供的1∶1比例的复制品。主办方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博物馆的雕塑原件已经丢失或被损,因此这些复制品显得弥足珍贵。事实上,一些复制品本身的历史就非常悠久,可追溯到18世纪90年代。这次展出的雕塑虽为复制件,但总估价高达450万元人民币。这些作品全部由弹胶物和合成聚酯树脂制成,根据原作的不同材质,外面刷以不同涂料。
“拍照可以,但如果每个观众都上去摸一把,恐怕就要‘露馅儿’了——雕塑里面的合成聚酯树脂恐怕就要露出来了。在法国,只有盲人才有权触摸展品。”
“这些复制品的材料和肌理效果非常逼真。”美院雕塑系的小商告诉记者。
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经典的镜头:杰克和露丝站在船头迎风展开双臂。事实上,该镜头正是借鉴了雕塑名作的造型———《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
《行走的人》,罗丹创作于1722年的雕像,表现的是一个没有头也没有双臂正在阔步行走的男人体。乍一看观众会误以为雕塑是残缺的,但仔细体味,又会觉得这残缺又增强了雕像的表现性———由于没有头、没有双臂,“走”的姿势便更加强烈了。
观众:不理解也不排斥
昨天是开幕第一天,参观者还算多,但多数观众表现出对展品的不理解和迷惑,现场义务讲解员也语焉不详。
毕加索生前曾说:“你等着我告诉你,艺术是什么?如果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许多观众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对法国艺术并不太了解,只知道卢浮宫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因此前来接受艺术熏陶。“对于里面收藏的雕塑,我不是很理解,但也决不排斥,我看不懂不等于说它不是珍品。”一位女生坦言。观众只知道展览档次之高,却不知道作品的具体内容,更不知晓作品的涵义和艺术价值。
“像这么高档次的展览能不能增加一些说明文字?”有观众提出建议,但主办方几乎没有任何准备,除了每件作品标注作品名称、馆藏和作者外,就连售票处也没有此次展览的相关介绍。
专家:展览缺乏亲民性
虽然主办方安排了几位义务讲解员,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制服,胸前也没有挂着工作证,他们还是被观众忽略了。在主办方着重推介后,他们才开始讲解工作。讲解员略显稚嫩,或以“这个作品在国内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含糊论定,或用“罗丹的作品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笼统言之,给人似懂非懂之感。一些观众在听完解说后称还是不太理解。
美院的一位老师坦言,随着文化国际交流的增多,这几年,杭州引进了不少世界级的展览,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展览缺乏亲民性,不够通俗,加上市民本身对高雅艺术缺乏了解等因素,要让这些顶级艺术真正被市民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6日结束,除杭州外,还将在广州、深圳等全国22个城市进行展出。